在这个自拍+美颜已成家常便饭的时代,谁手机里还没有几张头顶鹿角,长着猫耳朵的照片?可让国外整容医生们感到惊讶的是,最近越来越多人开始拿着自己“完美无敌”的美颜自拍照,要求整得更像那个“自己”。医生们还因此给这阵“滤镜整容风”起了个名字,叫“Snapchat dysmorphia”(Snapchat上瘾症)。自拍什么时候开始和整容挂上钩了?对你来说,是否也是“自拍使我快乐”?
整容模板过时了,现在流行按自拍照来整
“以前进行整容手术前,我总是会递给患者一面镜子。他们看着镜子里自己,告诉我想要修整的地方,然后我们一起讨论。但现在,我递了镜子之后,他们会对着镜子看一会儿,略沮丧地说:‘从这里面看不到的’,然后给我看一张自拍照。这样的情况每周至少有一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面部整形和再造系主任伯恩博士(Dr. Patrick Byrne)向CNN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伯恩认为这样的现象很令人惊讶,因为医生和患者其实在通过不同的媒介看同一张脸。“让他们感到困扰的其实是自己(美颜后)的照片,而不再是镜子里的人像。”但同时,伯恩也理解问题的根源:比起以前,在这个全民自拍时代,人们看到自己面部照片的次数应该达到了每年几千次。更不必说,社交媒体平台、在线论坛,甚至约会软件上,别人看到的第一个(也常常是唯一一个)‘你’就是一张电子照片。“当你一天之内看到几十次自己的脸,你就会有很多机会去计较并沉迷于自己面部一些不完美的小细节。这些不完美别人可能根本没有注意到。这样一来,你就会对自己愈加不满意,这种感觉甚至会上瘾。”
▲美国面部整形和再造外科学会最近的一组数据显示,2017年,55%的脸部整形患者的诉求都是让自己在自拍里更好看。这一数字相比上一年增加了13%。
“越看越不满意”导致的心理问题
当越来越多人开始拿着Snapchat或是Facetune等拍照App(就像你手机里的美图秀秀、FaceU、B612……)里加了滤镜后的照片,来要求按照自拍照整容时,整容医生们开始把这个现象称作“Snapchat dysmorphia”(Snapchat上瘾症)。这个词虽然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但最近《美国医学会整型外科档案期刊》(JAMA Facial Plastic Surgery)上的一篇文章再次让它成为焦点。
文章认为,“Snapchat上瘾症”会扰乱大脑,形成我们在镜子里看到的和手机上看到的自己的反差。这种认知差距和对自己面部外貌的不满意,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据美国面部整形和再造外科学会主席William H. Truswell博士介绍,过度执着于自己的外表缺陷到强迫症的现象被称为“身体畸形恐惧症”(BDD),这种紊乱已经超出不安全感或缺乏自信的范畴了。BDD患者会竭尽全力掩盖自身的不完美,会频繁地去看皮肤科医生、做整形手术,希望改变自己的外貌。同时,令人遗憾的是,手握手术刀的整形医生其实很难分辨出患者的诉求到底是由于自身畸形的想法,还是对整形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2017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一项研究中调查了3家诊所,发现只有约5%的手术识别出了存在BDD的情况。
▲《国际饮食失调期刊》2015年调查显示,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拍的女孩,对自身外貌不满意的程度更高。同时,修图的程度也与此相关。
伯恩表示:“这些BDD患者需要的不是一个新的鼻子或是注射药物,他们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帮助。你让一个人变得更好看了,其实不是在帮他们,反而可能通过加深了他们的痴迷而伤害了他们。”
自拍还带红了哪些词语?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一波自拍App的走红,“Selfie自拍”一词当仁不让地晋升牛津词典2013年年度热词。自拍App能一键搞定磨皮、美白、瘦脸、放大眼睛等一波操作,还能让你拥有“上帝视角,操控颜值”的能力,自然吸粉无数。于是,“自拍上瘾症”也随之而来。除了上文提到过的“Snapchat dysmorphia”,自拍成瘾还可以用“selftis”来表示。在《国际心理健康与成瘾杂志》 2017年的一篇论文中,研究者们已经把“selftis”列为一种精神疾病。
▲社交平台上各种各样的美颜自拍照。
除了欧美,其实中国也有不少“自拍党”,有的甚至到了一日不自拍就难受的地步。当然,也有人对自拍中的美颜与现实的差距坚持站反对票。2017年出现的网络热词“照骗”就被用来吐槽那些经过美颜处理后,与现实差距极大的照片。如今,“照骗”还从静态走向了动态,许多视频中的直播网红其实早已进行了“视频整容”。
▲美图软件中的特朗普什么样?来镇个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