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入尘埃
——秦巴子的购书单52
*************************************************
《断背山》【美】安妮·普鲁 著 宋瑛堂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9月1 印 49元
我知道有很多人喜欢安妮·普鲁,她在新大陆和我们这古老的大陆都有很多拥趸,我不大清楚个中原因,或许和电影的影响有关吧?在这个影像的时代,文字的传播有时候完全是因为影像作品收到了意外的推广效果。安妮·普鲁在米国的广受喜欢或者并不是这个原因,但在我们这里,李安的电影《断背山》和更早一些时候拍摄的改编自她的小说《船讯》的电影《航运新闻》,肯定对普鲁小说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本《断背山》在国内的出版,多多少少也是由于李安的同名电影得奖之故,2016年初版译名还是原书名《近距离:怀俄明故事》,这次重版纳入《安妮·普鲁文集》才改为《断背山》,用意很明显,没读过普鲁的中国读者知道《断背山》,而这只是这本怀俄明故事中的一篇,也是这本短篇小说集的压轴篇。无论是否得益于影像的传播,安妮·普鲁的小说无疑是迷人的,引人的,撩人的,或者还是折磨人的……。安妮·普鲁的吸引力,首先来自她的语言方式和叙事风格。书中所写的故事大多是暴烈的,而这种暴烈的生活与她粗砺的叙事风格刚好相配,或者反过来说,她狂暴、短促、紧张、疾速的笔法非常适合讲这些遥远年代的怀俄明故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猜想她是个块头大嗓门也大的女人,书上没印她的照片,我怀着好奇在网上搜了一下。无论长篇还是短篇,安妮·普鲁有一种独属于她的小说方式,故事的推进和语言的速度都是湍急的,甚或是跳跃的,是急流与浪涌般的看似泥沙俱下的奔腾,与此同时,在细节与心理变化上又见微妙与意外,细处极细,如数河中之沙,心理变化则在点墨之间显现精微。安妮·普鲁的细致,在《断背山》中,杰克意外亡故之后,恩尼斯去他家探望时对杰克生活之处如长镜头般的细致与层递描写,令人动容。在这本俄明故事中,她把天风暴烈荒蛮原始的力量,放置在自己独特的语言之镜上,反照出人性的曲折,她的故事几乎都具有传奇色彩,正与小说中的环境和年代相配,当然与她的叙事语言和方式更配。相比之下,我们这里相当多的当红小说家,甚至一些写说作者是男性,读他们的作品,每每让人感到有一些脂粉气与娘娘腔,就像这个年代流行的小鲜肉,就像这个年代越来越美颜相机化的审美。与安妮·普鲁形成鲜明的两极,我们这里的小说作者和评论家,都太喜欢那些以自以为聪明的技法编圆一个故事装点一点寓意的廉价快销品了。这是文学与时代的进步还是悲哀?
补记一笔:来自英国,现任教于西北大学外语学院的罗宾(Luobeilin)教授说,"上世纪90年代,她在美国和欧洲相当有名。《真情快递》(《船讯》)作为一部小说很有独创性,电影改编得太棒了。"他又说,"大约十年前,美国和英国的文学评论家开始说她被高估了。她最近的小说很少受到宣传。"我以为确实是被高估了,普鲁本质上是个杰出的类型小说家,她独特的语言和叙事风格让她成了现象级的小说家,但还不是大师级的。
《米兰·昆德拉:一种作家人生》【法】让-多米尼克·布里埃 著 刘云虹 许钧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1年1月1版 68元
作家的传记大多数都是作家评传,甚至可以说好的作家传记必然是作家评传,因为作家的作品就是他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侧面,一个作家和他的作品是一体的,为一个作家立传却不谈论他的作品,那是无法想像的也是不可能的,这样一来,一部好的作家传记,就必须同时也是对作家的作品进行深刻解读的研究与评论著作。不过,写昆德拉的传记,却有着极大的难度,因为昆德拉不喜欢在公众场合露面,不喜欢与读者面对面交流,不喜欢谈论自己,很少接受采访,而且特别留意不留下与他的作品无关的材料,不写信,不写日记,不仅不谈论自己的生活,还小心翼翼地刻意保护着自己的生活不要被暴光在公众面前,这样一来,为他写传记就有了相当的难度,这也是关于昆德拉的传记作品非常之少的原因。布里埃的这部《米兰·昆德拉:一种作家人生》,通过研究昆德拉的文学文本,以及与昆德拉有交往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们非常有限的关于昆德拉的资料与谈话写成,把谜一样的昆德拉的形象展开的读者面前。曾经的诗人昆德拉为什么放弃诗歌写作而且在他的“七星文库”作品集中坚决不收入诗歌作品?昆德拉为什么不愿意回到他的祖国?为什么拒绝他的祖国出版他的作品?为什么后来放弃用母语写作?他又为什么严密保护着自己的个人生活并且持续一生地要把生活与文学严格分开?此书中都作了分析。除了考察昆德拉的艺术、文学、政治和精神历程,同时也对其作品做了深入的解读,作者既分析了昆德拉的小说思想,也分析了他不断变化的小说方法,分析了小说人物及其与存在背景之间的冲突,又将叙事方式的解析纳入了小说方法论之中。作为评传,此书的结构颇有意思,他在前半部分讲述了作家的个人史与时代,主述传的部分;他在后半部分分析了作家的小说观念与方法,主述为评。当然书中每一章都是传与评交织,是一部典型的不可多得的作家评传,是国内所见昆德拉传记的第一个译本。如果与三十年前艾晓明编译的《小说的智慧——认识米兰·昆德拉》和十五年前出版的高兴的著作《米兰·昆德拉传》对照阅读,或许会是更有趣的一种认识伟大作家昆德拉的阅读体验。
《低入尘埃》【美】菲利普·罗斯 著 杨向荣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0年10月1 版1 印 58元
与罗斯的其它作品相比,《低入尘埃》是一部单线条的小说,由此改编的同名电影由著名演员艾尔·帕西诺主演,因此在读这部小说的时候,小说主人公西蒙·阿克斯勒在我脑子里就一直是艾尔·帕西诺的样子,虽然我并没有看过这部电影,而且,我估计这电影在国内也上演不了。著名演员西蒙·阿克斯勒失去了往日的激情,他发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没办法演好角色,似乎他的表演能力完全失去了,他陷入了一种无法自控的舞台表演障碍之中,整个人和生活都濒临绝境,他甚至想要自杀。他不得不给精神医生打电话,自己把自己送进了医院,他在精神病院住了二十几天。从医院出来之后,虽然精神状态有所恢复,但他却对重上舞台全无信心。就在此时,他的老朋友的女儿、同性恋者培琴闯入了他的生活,他们坠入了一场热烈而又奇特的恋情之中。培琴的父母是他的老友,培琴小他二十五岁,这场六十五岁和四十岁的恋爱似乎有点不伦之恋的味道,但他们全不在乎,他对生活的信心也在这场恋情中恢复了,他有了要和她生一个孩子的想法,他甚至因此去咨询了医生。然而就在他对未来充满期待和憧憬的时候,她却毫无征兆的要与他分手,只用了几分钟,他们的恋情就灰飞烟灭了。阿克斯勒再次陷入了精神绝境,就像在戏剧中的舞台上一样,他在自己家的阁楼里,用一杆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低入尘埃》被归入罗斯的“报应系列”小说,我在看来,这肯定不是罗斯最出色的作品,我觉得这可能只是大师顺手写而为的一部小说,但是,即便如此,它仍然是一部让人读起来就放不下的小说。读这部小说的同时,我买的一个国内当红作家的作品送到了,我放下罗斯,开始翻阅这个得了不少奖被国内很多评论家鼓吹并且联袂推荐的作家,我立即就感觉到自己掉进了一堆垃圾之中。本来我已经不怎么读当下国内作家的作品了,这次是因为推荐者之中有我一向尊敬的评论家朋友,是一本新著和一本再版书,我觉得我不能太自以为是了,多多少少应该了一下当下的作家们在写什么以及写得如何吧,况且人家还再版了。但是,真的太令人失望了。那就是一堆装腔作势的文字以及一些莫名其妙的故事(说是故事都有些勉强)。我很久以来都知道有些获奖作家和作品不怎么样,有些被评论家鼓噪的作品也确实只有虚头巴脑的名气而已,但我不知道已经差到这种程度,我用半天时间翻完了这两本小说,然后把它们扔到了桌子底下。我重新拿起罗斯的小说,有那么多大师可读——即便是大师非著名的不重要的作品,何必要让身边的垃圾污染眼目?仅仅是因为它们在身边在当下吗?这显然并不能成为我们阅读的充分理由。我甚至有一个更极端也更私人的看法,我们当下的小说,尤其是当红而且得奖的,其实并没有几本值得阅读。
《池塘》哈金 著 金亮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年11月1版1印 32元
这是一本旧书,但我不久前才在网上找到。哈金的小说我是每见必买的,因为他是当代最好的中国小说家之一,在我眼里最好的当代小说家不超过十个,也许,哈金可以排在前五里面。虽然在好事者看来,他算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国小说家都很难说,因为他生活工作都在美国,而且用英文写作,我读到的他的小说都是翻译作品,而他差不多得遍了最重要的美国小说奖。不管喜欢挑剔的人怎么说,我仍然认为他是中国小说家,是当代最好的小说家之一,因为他的小说写了中国的一个时代里最内在最普遍的人的处境。那本著名的《等待》,在我看来,几乎就是一本大师级的小说。这本《池塘》也许没有《等待》那么出色,但也足够好了。小镇工厂里喜欢画画的工人邵彬的处境,就是那种陷于体制泥淖中想要出逃但却永远都难以自拔难以自我搭救甚至被搭救也几乎不可能的人生状态。这种处境与状态我非常熟悉,因为我有着同样的经历,离县城不远的小镇、小镇里的工厂、自成体系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当你试图拔出左脚,你的右脚会陷得更深,邵彬所有的努力与挣扎最终都归于失败。在这样的池塘或者泥沼中,你是污泥坚定的反对者,但你却做不到出污泥而不染,虽然你内心里以为自己是一株与众不同的莲花,当你最终烂在泥里的时候,你自己也只能徒叹奈何:成为污泥的一部分,这就是命运。“与我们深信不疑的信念相比,何时做一个傻瓜才是更好的选择。”在我刚刚买到的美国小说家琼·西尔伯的小说《傻瓜》的腰封上印着的这句话,倒像是在给小镇上的工人邵彬的生活作注。余华说哈金的小说有着“推土机似的叙述方式,笨拙并且轰然作响,”我觉得还应该加上一条,那就是不动声色的幽默感,他以沉重乃至沉痛的叙事无情的嘲弄并且消解着那个沉重而且沉痛的时代。
《新郎》 哈金 著 金亮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10月1版1印 36元
这是我买的第三本哈金的短篇小说集——国内大概也就出了这三本,第一本《小镇奇人异事》,十二个故事,讲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荒诞的十年里,发生在一个叫亮甲镇的故事,十二个奇形异状的人物情事,看似荒唐离奇根本不像是真的,然而当现实荒诞到极致的程度,作家的想像力就完全比不上现实的奇异了,这和我们今天看到的现实中许多让人吃惊的超出想像事情一样。第二本《落地》,也是十二个故事,讲的却是在美国的中国新移民的生活,这另一个环境下的故事,看上去没有前一本那么荒诞不经,但并不只是题材的巨大差异,哈金的这些移民故事已经由生存状态进入对人的处境的关照。这本《新郎》里的十个故事,则又回到了中国的现实中,背景从《小镇奇人异事》的亮甲镇转移到了木基市,时间推进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与亮甲镇写所的荒诞十年不同,时间来到了巨变的年代,而在巨变的年代,生活就难免有错位、扭转、莫名的起落和悲喜交杂,哈金敏感到了其中特别的中国现实,用他朴素沉实的叙述,准确地传达出了这巨变中的人事与心理,他的不动声色的幽默,令人震惊也耐人寻味。哈金是一个不事雕饰当然也从不炫技的小说圣手,国内今天已经很难看到这样的小说家了,那些虚头巴脑的写手们和评论家,像演员一样粉墨登场,站在舞台的上面和下面搔首弄姿,正在制造一种装腔作势的小说时尚,正像这个虚浮的时代一样,真人已经消失在面具后面,连小说也是如此。
《我记得……》【法】乔治·佩雷克 著 潘文柱 译
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4月1 版1印 39元
乔治·佩雷克是一个玩小说的人。在我看来,他就是一个把小说当成游戏当成玩具的人,虽然他一生都在写小说,他十八岁的时候就决心要成为一个作家,但他却始终不是一个职业小说家,他一生中的大部分工作,是在做医学实验室的资料员,当然,他一直都没有放弃写小说,这个法国人,玩小说像现在的年轻人玩电子游戏一样上瘾。他的成名作《物——六十年代纪事》出版于1965年,这部奇特的小说是关于人面对物质的强大力量时的精神困惑,此书中译本2010年由新星出版社出版。顺便看看他的一些书的名字,《W或童年记忆》《生活使用说明》《字母表》《人生拼图版》,……他在小说《消失》全书中不使用字母e,在小说《重现》中,元音字母仅使用e,看看这些就知道他的玩兴有多么重。1967年他加入法国作家雷蒙·格诺发起的文学团体“乌力波”——意思是“潜在文学工场”,格诺就是那个写了《风格练习》,用九十九种方式描写一件事情的那个有趣的家伙,“乌力波”的重要成员更有著名的意大利小说大师卡尔维诺,某种程度上,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就是“乌力波”文学实验的一种。卡尔维诺对乔治·佩雷克赞赏有加,他说《人生拼图版》是繁复小说的代表,他在《千年文学备忘录》中称赞乔治·佩雷克,“技术般的精确是他拥有物品的方式。
佩雷克收集并命名每一事件、人或物的独特性。没有人比佩雷克对现代作品最恶劣的病疫——模糊不清,具有更大的免疫力。”法国《理想藏书》推荐佩雷克的时候说,《人生拼图版》是繁复小说的代表,《我记得……》是至简小说的代表。《人生拼图版》有1999年安徽文艺出版社和2018年中信出版集团两个版本,这本薄薄的《我记得……》是乔治·佩雷克最新的中译作品。看看这本书的构成方式,就知道它有多么特别多么富有游戏性质了,全书第一部分由479个“我记得”开头的句子构成,第480个是“我记得……”,然后是,(待续);第二个部分是关于“附言”和“索引”,“附言”简单说明了此书的写作与发表,“索引”则是那479句中提到的物、事、人、语、词、书、电影、场所……等等;第三个部分是应作者要求,出版者特意留下的一打空白书页,作者的意思是在读者阅读此书时想到的一些“我记得”可以写在书里,我在阅读此书时确实被作者的句子所刺激想到了许多个“我记得”,而这些“我记得”还必须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却已经消失的东西,这就是”乌力波”所谓的“限制性写作”;第四部分是本书的目录;然后是作者简介和和他的作品出版情况;此中译同时附有一个另册,是英译者所写的《我记得……》注释。
这部奇特的书曾经激发了很多读者包括一些作家的灵感,写下自己的“我记得”“我忘记了”“我不记得”等等,这些几乎是无秩序的关于过往的记忆碎片,在他的“必须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同时又是已经消失的”这个限制下,变得非常有意思了……差不多可以算作是有秩序了吧。呵呵。此书书前有英译者的序言,详细介绍了乔治·佩雷克和这个小说的构成方式及其影响,但这样的书,只有在读的时候才会感觉到它的奇妙,光靠介绍、评论和想像,根本无法领略这部至简小说的妙处。
作者简介
秦巴子,1960年10月生于西安。诗人,作家,知名职业办刊人。著有诗集《立体交叉》《纪念》《理智之年》《极度失眠》《在长安》《神迹》《此世此刻》等;长篇小说《身体课》(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大叔西游记》(原名《过客书》)《跟踪记》,短篇小说集《塑料子弹》;随笔集《时尚杂志》《西北偏东》《我们热爱女明星》《窃书记》,文化批评随笔集《有话不必好好说》,《购书单:小说和小说家》;合著有《时尚杀手》《十作家批判书》《十诗人批判书》等;主编有《被遗忘的经典小说》(三卷)等。
秦巴子主要图书作品
在当当京东天猫淘宝孔夫子网等
各大图书网站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