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中,各地消费投诉时有发生。最近,“六两蓝莓当一斤卖”“叫花鸡里没有鸡”两起事件在互联网上引发了极大关注。
不妨回看一下两起事件:在云南大理古城门口,一水果摊贩被指缺斤少两,摊贩承认故意将称重为六两的蓝莓按一斤售卖,并辩称“大理都是这样卖”;在浙江杭州河坊街,一位博主和家人购买了三只叫花鸡,一只当场食用,另两只打包带走后却发现“只有土、没有鸡”,事后商家解释“临时工给拿错了”。
这样的剧情是不是很熟悉?特别是“六两蓝莓当一斤卖”的情况,即便人们不是在景区而是在自家门口也有可能遇到。现实而言,有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地方就有发生类似事件的可能,发生后,道歉、赔偿、规范发展即可。但让多数人感到不舒服的是,侵犯消费者权益后,涉事人员还以“大理都是这样卖”“临时工给拿错了”等话语作为回应。言外之意是,“一直都是这样的,怎么就你事多”,“临时工做错了,我也很委屈”。这样的说辞,恐怕人们早就听腻了,心中也已有相应答案:一直都是这样,就没问题吗?临时工做错了,其负责人没有责任吗?这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
好在,作为国内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两地对游客的态度和对此事件的处理比较中肯。大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摊贩杨某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对其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依法处罚,罚款200元。杭州上城市监局至河坊街涉事商户开展现场检查、制作笔录,进行立案取证调查,并已同步受理消费投诉,联系消费者进行调处,后续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进行处置。这样的处理结果,也算是对上述说辞的击破,既维护了游客的基本权益,净化了当地旅游市场,更是给众多关注此事件网友的回复。
应该说,不论是游客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社会监督,还是当地监管部门积极介入、强化监管,都是在维护当地经济秩序,促进其文旅健康发展。类似事件看似是小事,多数人也不会因为一两起这样的事件就拒绝去某地旅游,但若这一问题久治不愈甚至成了沉疴痼疾,久而久之就会让人产生“怎么老是某地出问题”的观感,很难说人们对一座城市的向往不会发生转变。更大范围来看,城市形象、营商环境等抽象名词,不就是在一件件小事中积累起来的吗?
随着各个旅游城市的“爆火”“出圈”,不少零散的市场主体中,不可避免有人抱着赚快钱的想法。“六两蓝莓当一斤卖”“叫花鸡里没有鸡”,亦或阴阳菜单、某某“刺客”等,对此,各方都需要持久关注。对游客而言,多一点维权意识、较真心态,市场上的套路就少一点,如此,受益的也将是所有消费者。而对监管部门来说,不断优化升级旅游市场监管,让消费者投诉有门,为消费者撑腰,才能维护更长远的利益,为城市发展赢得更好的口碑。
近年来,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作用逐步增强,不同量级的城市同台竞争的情形也十分火热。单单是“五一”黄金周的数据就清晰可见: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随着旅游目的地趋于多元化,未来,人们会去往哪座城市旅游打卡,又会在社交平台上为哪座城市贡献流量,在旅游的“长尾”周期中,地方政府对待游客的态度和用心程度,至关重要。(余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