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学试题(医学)-中药炮制学历年考试高频考点试题附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黄芩为什么要蒸或沸水煮后进行切片?如何操作?2.燀苦杏仁时应注意什么?燀后毒性降低的原因是什么?3.炒炭4.米炒5.加辅料炒法6.试述麻黄的性味归经、功效、适应证。7.简述炮制对药性的影响。8.煅法9.油炙10.药物土炒时变黑或挂不上土粉是什么原因引起的?11.槐花(米)炒炭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70℃~190℃?12.简述中药炮制与临床疗效。13.写出桂枝与肉桂功效、应用的相同和不同点。14.煮法15.砂炒16.提净法17.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18.何首乌经黑豆汁拌蒸后,为什么能增强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的作用,消除生首乌滑肠致泻的副作用?19.试述《新修本草》、《证类本草》的写作时代、作者、载药数、分类法和主要价值。20.写出薄荷的功效、应用。21.盐炙22.试述黄芩的性味、功效、应用。23.巴豆制霜时应注意什么?如何保管?24.麸炒25.醋炙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配伍七情有何临床意义?2.简述中药炮制的含义。3.炒黄4.斑蝥为什么要采用米炒法炮制?米炒时应注意什么?5.写出荆芥与防风功效、应用的相同和不同点。
6.试述药物配伍的“十九畏”与“相畏”的区别,并举例说明。7.写出银花与连翘功效、应用的相同和不同点。8.比较加固体辅料炒法和炙法的区别。9.火候10.比较麻黄炮制品的作用及应用。11.土炒12.暗煅法13.煅淬法14.简述炮制的历代称谓。15.试述桂枝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16.干馏法17.试述石膏的性味、功效、应用。18.石膏与知母的性味、功效与应用有何异同?19.蛤粉炒20.加热制对含生物碱类中药有何影响?21.比较麻黄和桂枝功能、主治的异同点。22.酒炙23.滑石粉炒24.马钱子砂炒后降低毒性的原因是什么?砂炒时应注意什么?应炮制到什么程度?25.临床常用中药中,须包煎、后下、烊化、久煎、先煎、另煎、不入煎剂、兑服的药各是哪些?举出药物名称。第3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炒法2.试述黄连的性味、功效、应用。3.水飞法4.中药使用特点5.煅淬法炮制磁石使用的淬液是()A、水B、酒C、醋D、盐水E、蜜水6.试述解表药的主治与分类、归经、使用注意事项。7.药物炮制的目的是什么?举例说明之。8.延胡索醋制后行气止痛作用增强的原因是什么?9.自然煅为什么多煅淬后入药?10.发芽法11.姜炙12.燀法13.何谓清热燥湿药?14.甘草的解毒机理是什么?15.简述我国古代三部炮制专著的名称、成书年代及作者。
16.写出黄连、黄芩与黄柏功效、应用的相同和不同点。17.清炒法18.试述栀子的性味、功效、应用。19.论述酒、醋、蜂蜜的性味、功效以及作为炮制辅料的主要作用。20.蜜炙21.试述牡丹皮的性味、功效、应用。22.如何判断米炒药物的成品规格?23.炮制提高中药的疗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4.火力25.炒焦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黄芩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如黄芩苷、汉黄芩苷等成分。实验表明,黄芩在软化过程中,采用冷水进行软化处理后,黄芩中所含的黄芩苷酶和汉黄芩苷酶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使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水解生成相应的苷元(黄芩素和汉黄芩素)。,而黄芩素不溶于水,易沉积在黄芩表面,且黄芩素性质又不稳定,容易被氧化成绿色的醌类衍生物。有药理实验表明,黄芩苷和汉黄芩苷水解后形成的醌类化合物无抗菌作用。因此黄芩饮片变绿,其疗效降低。通过蒸制或沸水煮后,可利用高温杀灭酶的活性,既可保存有效成分,又可使药物软化,便于切片。也保证了饮片的质量和原有的色泽。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将大小分档的黄芩置蒸笼内,蒸制约30分钟,趁热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或将净黄芩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润至内外湿度一致时,切薄片,干燥。
2.参考答案:燀苦杏仁时应注意:水量是药量的10倍,水沸腾后投药,加热约5分钟。苦杏仁中含有苦杏仁苷,是苦杏仁中止咳平喘的药效成分。苦杏仁苷酶在一定条件下可将苦杏仁苷水解形成野樱苷,野樱苷酶将野樱苷进一步水解产生杏仁腈,杏仁腈分解后释逸出氢氰酸,氢氰酸能抑制咳嗽中枢而起镇咳平喘作用。在燀制过程中因苦杏仁苷酶被破坏,不仅有利于保存苦杏仁苷,且口服后苦杏仁苷在胃酸作用下,缓缓分解,产生适量的氢氰酸,只起镇咳平喘作用而不致引起中毒。3.参考答案: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器具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黑色,内部呈焦黄或焦褐色的炮制方法。4.参考答案: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米共同拌炒的方法。5.参考答案: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固体辅料共同拌炒的方法称为加辅料炒法。依据所加辅料的不同可分为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等。6.参考答案: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适应证:风寒表证,咳嗽气喘,风水水肿。7.参考答案:炮制对药性的影响包括对性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影响等。(1)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一是通过“反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以缓和药性。
如栀子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二是通过“从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增强疗效。如胆汁制黄连,增强黄连苦寒之性,所谓寒者益寒;酒制仙茅,增强仙茅温肾壮阳作用,所谓热者益热;三是通过炮制,改变药性,扩大药物的用途。如天南星辛温,善于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加胆汁制成胆南星,则性味转为苦凉,具有清热化痰,熄风定惊的功效。(2)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药物经炮制后,可改变其作用趋向,如酒制引药上行,盐炙引药下行入肾经。(3)炮制对归经的影响中药炮制很多都是以归经理论作指导的,特别是用某些辅料炮制药物,如醋制入肝经,蜜制入脾经,盐制入肾经等。(4)炮制对毒性的影响去毒常用的炮制方法有净制、水泡漂、水飞、加热、加辅料处理、去油制霜等。具有毒性的中药经炮制均可降低毒性。8.参考答案:将净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火上或装入适宜的耐火容器内,在有氧或缺氧的条件下煅烧至所需程度的方法。9.参考答案: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一定量的食用油脂共同加热处理的方法。10.参考答案:药物土炒时变黑,可能是土温过高,火力太大或炒制时间太长造成的。药物表面挂不上土粉与土温过低或火力太小,使得药物内部水分及汁液渗出较少有关。
11.参考答案:多数实验表明,槐米在170℃下加热,鞣质的含量变化不大;170℃~190℃内加热,鞣质的含量迅速增加高达数倍;当温度超过190℃时,鞣质含量开始下降;230℃左右加热,鞣质的含量可降至生品以下。故槐米炒炭时,温度应保持在170℃~190℃。12.参考答案:中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炮制工艺的确定应以临床需求为依据。炮制工艺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中药的净制、切制、加热炮制与加辅料制均可影响临床疗效。加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手段,其中炒制、煅制应用广泛。许多中药经炒制后,可杀酶保苷,如芥子,牛蒡子等;煅制常用于处理矿物药,动物甲壳及化石类药物,能使质脆易碎,而且作用也会发生变化。如白矾煅后燥湿、收敛作用增强。血余煅炭后能止血。川乌、草乌加热煮制后,其毒性显著降低,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中药经辅料制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毒副作用方面都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疗效。13.参考答案:相同点:温经通脉、散寒止痛:胸痹、痛经、风寒湿痹不同点:桂枝:长散表寒:表寒证。助阳化气:痰饮、蓄水。肉桂:长温里寒:里寒证,腹痛、寒疝、阴疽。补火助阳、引火归源:肾阳不足、虚阳上浮。
14.参考答案:将净选后的药物加辅料或不加辅料放入煮制器具内(固体辅料需先捣碎或切制)。,与适量清水同煮的方法。15.参考答案: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热砂共同拌炒的方法,又称砂烫。16.参考答案:是将某些矿物药,特别是一些可溶性无机盐类药物,经过溶解,过滤,除尽杂质后,再进行重结晶的方法,也叫精提法。17.参考答案:①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反制:栀子苦寒之性甚强,经过辛温的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即所谓以热制寒。从制:以辛热的酒制仙茅,增强了仙茅的温肾壮阳作用。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途:生地甘寒,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作用,制成熟地后,转为甘温之品,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一者性寒、主清,一者性温、主补。②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酒炒升,姜汁散,醋炒敛,盐水炒则下行③炮制对归经的影响心:童便、朱砂肝:醋、鳖鱼脾胃:姜、米、麦麸、土肺:蜂蜜、姜汁胃:盐、黑豆汁、羊脂油④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毒的概念:①早期的“毒药”通常是药物的总称②所谓“毒”主要是指药物的偏性③后世医药著作中所称“毒”则是具有一定毒性和副作用的药物,用之不当,可导致中毒,与现代“毒“的概念是一致的。18.参考答案:何首乌主要含有蒽醌类衍生物,此外还含有二苯乙烯苷和卵磷脂等成分。
所含的结合型蒽醌衍生物能促进肠管蠕动而具有泻下作用,卵磷脂是构成神经组织,特别是脑脊髓的主要成分,也是血球和其他细胞膜的原料,能促进血液细胞的新生发育,具有良好的滋补作用,游离型蒽醌衍生物能促进胆固醇的代谢,抑制肠道对胆固醇的再吸收。二苯乙烯苷衍生物能降低血清胆固醇,且有保肝作用。经黑豆汁拌蒸后,具有泻下作用的结合型蒽醌衍生物水解成无致泻作用的游离型蒽醌衍生物,缓和或消除泻下的副作用。而游离蒽醌、卵磷脂、总糖及还原糖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随蒸制时间延长而增加,其补益作用更加明显。19.参考答案:《新修本草》成书于唐代,为苏敬、李等集体编撰。收药844种。采用自然分类法。本书不仅反映了唐代药学的最高成就,而且对我国后世药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并很快流传国外;图文并茂,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政府颁发的药典。《证类本草》成书于北宋,作者唐慎微。载药1558种。属自然分类法。本书除了系统地集录《本草》以下唐宋各家医药名著外,还收辑了经史传记、佛书道藏等书中有关的药学史料;是我国现存明代以前流传下来的最完善的本草学专著,为中药研究和临床工作者重要的参考书。20.参考答案: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应用: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头痛眩晕,目赤多泪,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肝郁气滞,胸闷胁痛。21.参考答案: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食盐水溶液拌炒的方法。22.参考答案:性味:苦,寒。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应用: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23.参考答案:①生巴豆有剧毒。操作时注意劳动保护,要戴橡皮手套及口罩。②工作结束时,用冷水洗涤裸露部分,不宜用热水洗,如有皮炎症状时,可用绿豆、防风、甘草煎汤内服。③压榨前应加热,既利于去油,又能使毒性蛋白变性而减毒。④用过的纸和布必须立即烧毁,以免误用⑤制成的巴豆霜应选择适当的容器存放,写好标签,注明品名、数量、生产日期等,并按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规定进行保管。24.参考答案: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麸皮熏炒的方法,又称麸皮炒或麦麸炒。25.参考答案: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醋拌炒的方法。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在药物配伍七情中,具有配伍关系的主要是指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六种。其中相须、相使因药物间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为临床常用的配伍方法,应当充分利用;相畏、相杀因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副作用,是应用毒性、烈性药物时的配伍方法,也是炮制某些有毒药物,解除药物中毒的依据;相恶、相反因药物间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或相互作用而产生毒、副作用,因而在临床上应尽量避免使用。
2.参考答案: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3.参考答案:是将净制后的药物,置于已预热好的炒制器具内,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黄色或颜色加深,或微带焦斑,或发泡鼓起,或爆成白花样,并逸出药物固有气味的方法。4.参考答案:斑蝥素的升华点为110℃,米炒时锅温约为128℃,正适合于斑蝥素的升华,其次,米中所含的淀粉能吸附部分斑蝥素,从而使其斑蝥素含量降低,毒性减弱。另外,斑蝥呈乌黑色,单炒难以判断炒制火候,而米炒既能很好地控制温度,又不至于温度太高致使斑蝥焦化,能准确地指示炮制程度;米受热产生焦香气味,能矫正斑蝥的不良气味。5.参考答案:共同点:祛风解表:外感表证,风寒、风热均可。风疹瘙痒。不同点:荆芥:发汗之力较强。兼透疹、消疮、止血:麻疹不透,疮疡初起兼表证,吐衄下血。防风:祛风之力较强,“风药润剂”、“治风通用药”,外风、内风均治。兼祛湿、胜湿止痛。止痉:风寒挟湿表证,风寒湿痹,破伤风。6.参考答案:“十九畏”为十九种药物的配伍禁忌,其配伍能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治疗作用,如人参畏五灵脂、丁香畏郁金等,为临床配伍用药的禁忌之一。
“相畏”是指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生南星的毒、副作用能被生姜所抑制,而为临床宜用的用药配伍。“十九畏”配伍用药为消极意义,而“相畏”配伍用药为积极意义。7.参考答案:共同点: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均可。疏散风热、清热、解毒:风热表证、温病初起。热毒壅盛,痈肿疔疮,内、外痈均可,疮疡要药。热入气分,高热烦渴。热入营血,舌绛神昏、心烦少寐不同点:金银花:疏散力强,亦治暑温烦渴。兼凉血止痢:热毒血痢。连翘:消肿散结力强,“疮家圣药”:痰火郁结,瘰疬痰核。兼清心利尿:热淋涩痛。8.参考答案:药物加液体辅料炒与加固体辅料炒在操作方法上有相似之处,但二者又有许多区别。加固体辅料炒法用的是固体辅料,辅料除与药物起辅助作用外,还能使药物受热均匀;炮制时温度较高,常用中火;翻炒时间短,炒制后的辅料全部筛去。炙法用的是液体辅料,并要求辅料渗入到药物组织内部,辅料只与药物间起辅助作用;炮制时温度低,常用小火;翻炒时间长,以药物炒至近干为宜。9.参考答案:是药物炮制的时间和程度。可根据药物内外特征的变化和附加的判别方法进行判断。10.参考答案:麻黄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
生品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麻黄蜜炙后辛散发汗作用缓和,增强润肺止咳作用。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的患者。麻黄制绒后作用发汗解表缓和,适于患有风寒感冒的老人、幼儿及体虚者。麻黄绒蜜炙后作用更缓和,适于表证已解而喘咳未愈的老人、幼儿及体虚患者。用法与蜜炙麻黄相似。11.参考答案: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灶心土(伏龙肝)共同拌炒的方法。12.参考答案: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的方法。13.参考答案:将净药物按明煅法煅烧至红透,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如此反复煅淬至所需程度的方法。14.参考答案:炮制的历代称谓有炮炙、修治、修事、修制、合和、合药、制药、治制、制造。15.参考答案:桂枝辛甘温,功能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主治外感风寒,无论是表实证、表虚证均可使用;温通胸阳而治胸痹,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用治血寒瘀阻、经闭腹痛及风寒湿痹,肩臂疼痛;助阳化气以治痰饮、蓄水证等。内服剂量3~10g。桂枝辛热,容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16.参考答案:将药物置于适宜的容器内,以火烤灼,使其产生汁液的方法。17.参考答案:性味:甘、辛,大寒。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应用:温热病气分实热证,肺热喘咳证,胃火牙痛、头痛、消渴证,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18.参考答案:相同点:清热泻火:气分实热证,肺热咳嗽。不同点:石膏:甘、辛,大寒。泻火力强:气血两燔,热病伤津。重清肺胃实火:肺热咳嗽,胃火上火,头痛、牙痛、消渴。煅用生肌敛疮:溃疡不敛、水火烫伤。知母:苦、甘,寒。滋阴润燥力强,重在滋润肺胃,肺燥咳嗽多用。生津润燥:消渴,肠燥便秘。滋肾降火:骨蒸潮热、盗汗遗精。19.参考答案: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热蛤粉共同拌炒的方法,又称蛤粉烫。20.参考答案:加热制可使生物碱分解,结构变化或转化成新成分。若生物碱为有毒成分,则适当加热以减毒,如马钱子、乌头等。只要求举1例,若叙述正确。生物碱为有效成分,尽量少加热,宜生用为宜,如石榴皮、龙胆草、山豆根等。21.参考答案:共同点:发汗解表:风寒表证。不同点:麻黄:发汗力强,表实证。兼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可用于咳嗽气喘、风水水肿。桂枝:发汗力缓,表实、表虚皆可。兼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可用于寒凝血滞诸痛证及痰饮、蓄水证。22.参考答案: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炒的方法。
23.参考答案: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热滑石粉共同拌炒的方法,又称滑石粉烫。24.参考答案:士的宁和马钱子碱既是马钱子中的有效成分也是有毒成分,砂炒后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醚键断裂开环,转变成它们的异型结构和氮氧化合物。被转化的这些生物碱毒性变小,且保留了或增强了某些生物活性。士的宁及马钱子碱的毒性分别比其氮氧化物大10倍和15.3倍,炮制后毒性大为降低。一般认为砂炒时砂温宜控制在230℃~240℃,加热时间控制在3~4分钟,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异士的宁、异马钱子碱及其氮氧化合物的含量。制马钱子应炮制到中间略鼓,表面棕褐色或深棕色,无绒毛,质地坚脆,断面红褐色,中间有裂缝。25.参考答案:包煎:辛夷、夜明砂、车前子、海金沙、蚕沙、旋覆花、葶苈子、海蛤壳粉、五灵脂、灶心土、蒲黄、煅牡蛎、赤石脂等;后下:解表药及芳香化湿药全部,鱼腥草、青蒿、大黄、番泻叶、肉桂、丁香、木香、沉香、天麻、钩藤等;烊化:阿胶、龟胶、鹿角胶、饴糖等;久煎:附子、川乌、草乌及补益药中味厚滋腻者;先煎:石膏、自然铜、磁石、牡蛎、龙骨、龙齿、石决明、珍珠母、代赭石、龟板、鳖甲等;另煎:天麻、羚羊角、人参、西洋参等;不入煎剂:芦荟、青黛、鸦胆子、巴豆、蝼蛄、三七、麝香、苏合香、牛黄、冰片、雷丸、鹤草芽、鹿茸、五倍子及外用药全部;兑服:蜂蜜、竹沥等。
第3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器具中,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用适宜的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搅拌、翻动或转动,使之达到一定程度的操作方法。2.参考答案:性味:苦,寒。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应用: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湿热泻痢;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痈肿疖疮,目赤牙痛;消渴;湿疹、湿疮、耳道流脓。3.参考答案: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制备成极细腻粉末的方法。4.参考答案: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药;一药多用;便于调剂;便于制剂;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5.参考答案:B6.参考答案:主治与分类:外感表证。主要分为辛温解表(或发散风寒)药、辛凉解表(或发散风热)药两类,前者主治风寒表证,后者主治风热表证。此外,解表药还可用于水肿、麻疹、咳喘、风疹、风湿痹证等兼有表证者。归经:解表药主要归肺、膀胱经。使用注意事项:①本类药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份挥发而降低疗效。②解表药发汗宜以遍身微微汗出为佳,不宜使大汗淋漓,以免导致亡阳、伤阴而表证不除之弊。③阴虚、津液不足、阳气虚衰、表虚汗多等正虚不足者,应慎用发汗作用较强的解表药,以免发汗太过伤正。
④夏季皮肤腠理开泄易于出汗,解表药用量宜偏轻;冬季皮肤腠理致密不易出汗,解表药用量宜偏重。7.参考答案:(1)消除或减少药物的毒性、烈性的副作用。如巴豆去油。(2)改变药物性能,增强药物疗效。如生地制熟、延胡索醋制。(3)矫嗅、矫味,便于服用。如水漂海藻。(4)便于制剂、煎服和贮藏。如磁石烧煅。(5)消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洁净。如枇杷叶去毛。8.参考答案:延胡索生品中所含的止痛成分延胡索甲素、乙素及丑素等游离性生物碱难溶于水,醋制可使所含的游离性生物碱与醋酸结合生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提高煎出率,增强行气止痛作用。9.参考答案:自然铜主含二硫化铁,煅制后二硫化铁分解成硫化铁,经醋淬后一部分硫化铁与醋酸反应生成醋酸亚铁,且药物质地酥脆易碎,提高了铁离子的溶出率,有利于机体吸收。10.参考答案:将净选后的新鲜成熟果实或种子,在一定的温度或湿度条件下,促使其萌发幼芽的方法。11.参考答案: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姜汁拌炒的方法。12.参考答案:将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取出,分离种皮的方法。13.参考答案:性味苦寒,清热之中,燥湿力强的药物,称为清热燥湿药,主要用于湿热证。
因其苦降泄热力大,故本类药物多能清热泻火,可用治脏腑火热证。14.参考答案:甘草对药物中毒、食物中毒、体内代谢物中毒、细菌毒素等有一定解毒作用,是由于甘草甜素对毒物有吸附作用,能减少毒物的吸收而解毒;甘草甜素还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增强肝脏的解毒作用,保护机体免受毒害;甘草甜素水解后生成的葡萄糖醛酸,能与含有羟基或羧基的毒物结合生成在体内不易吸收的产物,分解物从尿中排出,达到解毒的作用。15.参考答案:①《雷公炮炙论》南北朝刘宋时代雷②《炮炙大法》明代缪希雍③《修事指南》清代张仲岩16.参考答案:共同点: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湿热证,泄泻、痢疾、黄疸、带下、湿疹、湿疮。热毒证,疮疡肿毒不同点:黄芩:善清上焦湿热、肺火:湿温、暑湿初起多用,肺热咳嗽,痰黄质稠,中上焦郁热,热病烦渴,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火毒上攻、咽喉肿痛。兼凉血止血、除热安胎:血热出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怀胎蕴热,胎动不安、胎漏下血黄连:力最强,善清中焦湿热、心火、胃火:湿阻中焦,脘腹痞满;胃火炽盛,牙痛、呕吐;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胁肋胀痛、呕吐吞酸;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下痢脓血,湿热泻痢要药;耳痛流脓、目赤肿痛、疔毒;血热吐衄。
兼清心除烦:心火亢盛,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火热炽盛,高热烦躁,神昏谵语。黄柏:善清下焦湿热、相火:湿热下注,带下黄浊秽臭;足膝肿痛、痿软无力。兼退热除蒸: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盗汗遗精。17.参考答案:清炒法即不加辅料的炒法,根据药物受热和变化的程度不同,可将清炒法分为炒黄(微炒)。、炒焦和炒炭三种。18.参考答案:性味:苦,寒。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应用:热病心烦,湿热黄疸,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19.参考答案:(1)酒性大热,味甘、辛;能活血通络,祛风散寒,行药势,矫味矫臭。作为炮制辅料,其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而增强疗效;除去某些药物的异味而起到矫味矫臭的作用。(2)醋性温,味酸苦;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作用。作为炮制辅料其可使生物碱溶出增加而增效;还具有杀菌防腐、解毒、矫味矫臭等作用。(3)蜂蜜生则性凉,熟则性温,味甘;能解毒、润燥、缓急止痛、矫味矫臭、调和药性,作为炮制辅料其可与药物起到协同、增效、解毒、缓和药物作用、矫味矫臭等作用。20.参考答案: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炼蜜拌炒的方法。
21.参考答案:性味:苦、甘,微寒。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应用:温毒发斑,血热吐衄。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痈肿疮毒。22.参考答案:米炒药物时可以借米的颜色变化掌握炮制“火候”。一般炮制昆虫类药物时,炒至米变焦黄或焦褐色为度;炮制植物类药物时,炒至黄色为度。23.参考答案:(1)增加煎出,提高疗效果实种子类、矿物类、动物骨骼类等,经炮制可改变药材组织结构,使其溶出率增大。(2)减少损失,保存药效含苷类药物适当加热,可破坏酶,保存苷。如天麻蒸制等。(3)辅料协同,增强疗效如蜜制黄芪,醋制元胡等(4)制备新药,扩大疗效如棕榈生品不入药,煅炭后供药用等24.参考答案:是药物炮制时温度的高低,常用的火力有文火(小火)、中火和武火(强火)。25.参考答案: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器具内,用中火或武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呈焦黄色或焦褐色,并逸出焦香气味的炮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