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网评
“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的“六个必然要求”之一和“七个聚焦”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显而易见,“人民”是《决定》的一个重要关键词。
回想起今年夏天北方的几场暴雨,好几个城市里内涝的雨水没过了行人的大腿,倒灌流进了街边的店铺……如果说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那么公共厕所便是一个城市的镜子,特别是旅游公厕,它照出了游客的素质,更照出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
今年暑假,上海迪士尼一位游玩的小姐姐因上卫生间超时,需要重新再排队5个小时,崩溃趴在地上痛哭不已。网友评论也有道理,“热门景区、商超就不能根据男女的不同情况,多给女卫生间配置一些‘方便’设施吗?”
民生无小事,而改革这盘大棋局,落子无不关系民生福祉。事实上,不是只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才是改革,相较于宏观政策改革,老百姓对改革成果感受最直接的还是身边的变化。
比如,有的中小学为学生配置午休桌椅,居民家门口成立了普惠托育点,老旧小区环境设施改造。再比如,一些景区、文化场馆取消实名预约,暑假期间全国各地多家博物馆延时开放。
这些“看似小事”的背后,映射着当代中国改革的底色和方向,成为解锁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情怀的幸福密码。
特别是当前,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既要重视深层次体制机制,推动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也要顺应民之所盼,实施一批事关群众民生福祉的小切口“微改革”。
“微改革”之“微”,就在于精确聚焦、精准发力,做到“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
针对现实中大家都司空见惯但却是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深耕细作”地去推出改革细微举措,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回应社会关切,这是民心所在、职责所在、优势所在。
改革千头万绪,归根到底就是一个“人”字。
在人民群众眼中,改革就是拥有更加广阔的就业门路、享受更为贴心的社会服务、生活在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得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如何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基层群众急难愁盼的小事更好地结合起来,考验的是地方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治理效能,需要在行动中落实,靠实效来检验。(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