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的“一次性消费”特征,不意味着商家可以为所欲为,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千万双眼睛在盯着看
日前,一女子在网络发布视频称,5月1日前往杭州旅游时,在河坊街一家店铺购买了三只叫花鸡,其中两只带回了家。回到家后,打开了一只鸡,但发现只有土、没有鸡,于是在打开最后一只叫花鸡的同时录制视频,结果发现,最后一只也没有鸡。
↑相关视频截图。
“叫花鸡里没有鸡”,买叫花鸡像开盲盒一样,结果只买到一堆土。如此匪夷所思的遭遇,不仅当事人不解,广大网友也倍感疑惑——用假冒的叫花鸡来糊弄消费者,商家的欺诈宰客行径,已经到了如此有恃无恐的地步吗?
此次事件能引发广泛关注,一方面是因为事情过于奇葩,另一方面在于,涉事商家所在的河坊街,是杭州知名的历史文化街区,有不少外地游客前往旅游消费。由此人们不免怀疑,“叫花鸡里没有鸡”背后,会不会是商家在逮着那些“一次性消费”的外地游客进行坑骗。
涉事商家店员称,“因为假期,招了临时工,当天客流较大,估计当时顾客比较着急,将样品当做是售卖的叫花鸡,递给了店员打包”。
“叫花鸡里没有鸡”很奇葩,店家回应也有些奇葩。这样的说辞,不啻于是拿临时工做挡箭牌,甚至有甩锅给消费者的嫌疑,自然很难让人信服。
有记者走访河坊街时发现,正常售卖的叫花鸡,和样品不仅包装不一样,体积和温度都不太一样。即便是临时工,也未必会业务生疏到把二者搞混。再者,就算是消费者拿给店员打包的,也不该甩锅给消费者,毕竟商品是商家提供的,打包的也是店员。
哪怕真如一些网友猜测的,可能不是商家故意欺诈,而仅仅是店员的一次工作失误,商家的责任同样跑不掉。消费者花了钱,商家诚信经营,保证商品货真价实,是最起码的要求。尤其当事人是来旅游的游客,带着“赝品”叫花鸡离开,后续哪怕想维权都十分困难。如果不是特意拍摄了视频,留存了证据,恐怕更是百口莫辩。
去外地旅游消费,消费者往往很被动。在过往一些欺客宰客案例中,有的黑心商家专挑外地游客下手,吃准了他们不是回头客,不顾口碑,逮住机会坑一个算一个,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会伤害地方的旅游形象。
当然,“叫花鸡里没有鸡”,现在定性为商家故意售假,还为时尚早,但要让当事人和广大网友信服,商家还得拿出证据自证清白,而不是搬出临时工来背锅,或者向消费者转移责任。
对于此次风波,上城区市场监管局通报称,已进行立案取证调查。叫花鸡里为什么没有鸡,到底是售假欺诈还是工作失误,查清真相,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维护地方旅游形象的基本要求。如果售假属实,必须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跳出来看,此次风波是一次有力警醒。旅游市场的“一次性消费”特征,不意味着商家可以为所欲为,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千万双眼睛在盯着看,千万不要有“宰一个是一个”的心态,诚信经营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