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端午民俗早晨起来先插艾。“艾虎门悬处处同”。“萱草舒眉生嫩绿,榴花照眼弄新红。”这是古俗。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院,以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艾草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孩子用艾条制成环状草帽,美丽芬芳,争相佩戴,用以驱瘴。所以说“一年几佳节,欢喜是儿童”。
在水一方沐芳兰
沐兰是端午风俗之一,指用兰草、艾蒿、菖蒲、桃叶等各种草药香草来煎水沐浴。《古邳镇志》有记载,用艾、菖蒲和杂树头烧水洗澡,并互相祝愿:年年端午烧艾水,无疮无病过一辈。洗过艾水澡后,大人要给孩子用雄黄酒涂抹眼耳鼻肚脐等处消毒,可以预防疾病。《邵店镇志》(邵店镇是江苏省新沂市下辖镇)记载,用数十种树叶、草叶烧“百树汤”洗澡,可以预防生病,种种记载都说明徐州地区有洗药浴的传统。
五彩绳结编祝福
汉代记载苏北习俗的应劭《风俗通》中说:“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命人不病瘟”。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这是最早的“手链”。这种五色缕又叫长寿线、续命缕、长命缕、百命索。五色线不能随意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水里。所以,有许多孩子嫩嫩的手腕,都被染成五色的,煞是有趣。戴五色线寓意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将瘟疫冲走,以保安康。
小弓射粉团
徐州地方文化名人卜啸天的一册诗集上,收录一首《端阳》诗:分餐角黍颁新制,争射粉团效古风。“争射粉团”,是唐代盛行的习俗。唐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上记载唐玄宗时:“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巧可爱,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盖粉团滑腻而难射也。都中盛行此戏。”射粉团最初起源于唐代皇宫,后来逐渐普及到民间。它的玩法是将粽子切成不同的小份放在盘中,然后大家轮流用特制的小弓去射,谁能射中就可以吃粽子,并且还会另有奖励。
有些习俗自古流传至今,原汁原味地还原端午节的文化意蕴。
端午节清晨的大龙湖畔熙熙攘攘,人潮涌动。因为“2023徐州市首届端午民俗文化大集”活动在此举办。爱看热闹的徐州人怎么能错过这个好时机?在大龙湖旅游度假区北岸广场草坪,上演了龙舟赛、包粽子大赛、非遗文化展、汉服秀等系列民俗活动。“速度与激情”的龙舟会,紧张刺激的龙狮大会,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展出,让端午节日气氛浓厚,为全市人民带来一场美轮美奂、精彩纷呈的“精神大餐”。
此外,在潘安湖神农码头,2023年第二届潘安湖龙舟赛同样火热进行中。本届龙舟赛赛道由东向西,终点为神农码头,直线赛道300米,由12支队伍分2组进行比赛,每组为6条船,每组前4名进入下一轮比赛,最终决出一、二、三名。赛事期间,主办单位还开展了祭祀仪式、龙船点睛、汉服群舞等民俗传统表演。
有些习俗却湮灭在历史长河中,取而代之的是与时俱进的、更符合现代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的活动。那么,现在的徐州人端午节怎么过?
追逐的诗和远方
端午假期,大家选择走出家门,支起帐篷、搭上天幕,来一场亲近自然的“微旅行”。伴随着国潮汉风的流行,徐州及周边景区也着重推出了既具时尚气息又有节日内涵的端午节日概念游,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品味山水之美,享受文化之韵。
端午节期间,不管是徐州九顶山首届灯光节、还是徐州乐园的水花狂欢派对、或者是马陵山景区和窑湾古镇的红色文化和中国风主题展、又或是铜山汉王镇的端午雅集、杉杉奥特莱斯的音乐节,都在吸引着市民走出家门,不要辜负这好时节。
节日消费持续升温
假日经济与节庆经济成为拉动消费的爆发点,是提振消费能级、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传统节日正在成为提振消费的好时机。
端午节三天小长假,不少市民选择与亲友外出逛街、购物。有些人在时令水果前流连忘返,有些人把心仪的包包收入囊中,有些人穿梭在各大车展里犹豫不决,有人在网购平台不断下单。而各大商场、超市也推出了各种力度的促销引流活动,让消费者能够“不虚此行”,将更多商品收入囊中。
虽然不同时期人们对于节日的庆祝方式不同,但是端午节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已经深植于我们的血脉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粽子的清香中,在龙舟会的呐喊中,端午节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