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偏僻的西北村庄,有一位名叫福青的老人,他关心着宇宙、经济、峨河治理以及铁路交通。这些文字被他用毛笔写满自家小院的墙壁。福青72岁时购买了两口寿材,花费4600元。他还留下遗愿,希望在自己去世后,老伴能找个同龄且健康的男人共同生活,由儿子提供生活费或送入养老院,兄弟俩要和睦处理丧葬事宜。
福青并非村干部,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民,育有两位分别在鄂尔多斯和北京工作的儿子。晚年与老伴在村庄度过,他的文字如同一位留守老人的内心独白,默默爬满正门照壁、柴房梁上乃至顶门木叉。村民们对这些毛笔字习以为常,认为只是福青个人的兴趣或文化素养体现,鲜有人真正阅读。
福青的儿子们对父亲的行为也表示理解,认为他是在用这种方式记录人生的教训、叮咛或愿望。起初,福青使用白色粉笔书写,但因风雨侵蚀,转而使用毛笔和墨水,再涂抹防水漆保护。内容涉及房屋修建、农作物生长、日常生活琐事,直至宇宙奥秘。福青去世后,其生前的毛笔字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吸引外界探访这个寂静的西北村庄,倾听一位陌生老人的心声。
福青的红砖瓦房小院承载着他的生活痕迹。院内种有梨树和酸枣树,他曾在此尝试卤肉生意,73岁时仍种植“红姑娘”。福青精心维护小院,防潮、防灰、防鼠,根据季节调整防护措施。他视这座历经四代、耗时二十年翻建而成的百年祖宅为一生的重要成就,希望儿子们能够继承。
福青对房子有着独特的情感和执着。他记录下翻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如地基夯实、水泥裂缝等,希望后代引以为鉴。福青还关注村庄发展和时代变迁,记录峨河洪水、火灾等灾害,提醒后人做好防范。随着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村庄人口锐减,房屋逐渐荒废,但福青始终坚守,不断修缮房屋,使之焕然一新。
福青对生活充满热爱。他种植水杏,精心照料,记录打药、剪枝时间,使其成为院中一道亮丽风景。他还种玫瑰增添色彩,移植酸枣树观察生长。福青关注交通发展,收藏地图册,标注铁路、公路变化,特别是儿子工作地附近的雄安新区。
福青虽健谈,但性格较强,能与之深入交流的人不多,好友保仓是其中之一。两人常结伴去看戏,福青看戏时专注投入。福青与妻子中秀情感深厚,面对中秀的精神疾病,他悉心照料,从未将其独自留在家中,无论外出何处都陪伴左右。
随着年岁增长,福青的记忆力衰退,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他开始忘记事情,不再骑自行车,日常活动需借助扶手,重活请人帮忙。他将生活中的重要事项写在墙上提醒自己,如领取养老金、缴纳电费等。
福青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心,晚年仍关心宇宙知识,墙上新增关于太阳、月亮、星星的信息。他与小儿子宏英最后一次相见是在正月初八,当时福青站在家门口目送宏英离去。福青去世后,宏刚、宏英在家中找到父亲留下的文字,通过阅读这些文字回忆过往,理解父亲的心境,遵照父亲的遗愿翻土施肥,照料庭中的二分地。
福青的文字记录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家庭的责任、对宇宙的好奇,以及对未来的期盼。这些文字成为家人缅怀他的纽带,也让外界了解到一位普通西北老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