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诞生的《攻壳机动队》和《新世纪福音战士》(EVA)是日本动画史上的两大神作,虽然同属科幻题材,但内核、风格和时代隐喻截然不同。以下是两者的对比分析:
---
1. 主题与哲学内核
- 《攻壳机动队》:
核心探讨 “科技与人性” 的边界,聚焦于赛博格(Cyborg)社会中“灵魂”(Ghost)与“躯壳”(Shell)的关系。通过主角草薙素子的自我怀疑,追问“何以为人”——当身体被机械取代,记忆可被篡改,人的本质是什么?
- 关键词:存在主义、后人类主义、意识上传、政治阴谋。
- 哲学引用:海德格尔、笛卡尔、佛教思想(如“诸法无我”)。
- 《EVA》:
核心是 “个体与他者的关系”,通过心理创伤、宗教符号和末日叙事,探讨人类的孤独与补完。主角碇真嗣的逃避与成长,隐喻战后日本社会的集体心理创伤。
- 关键词:精神分析(弗洛伊德、荣格)、基督教与犹太教符号、AT力场(心之壁)。
- 哲学引用:存在主义、末日论、亲子关系异化。
---
2. 时代背景与社会隐喻
- 《攻壳机动队》:
反映日本 泡沫经济崩溃后 的迷茫与转型。影片中香港九龙城寨般的“高科技低生活”场景,暗喻经济繁荣褪去后的社会撕裂;傀儡师的“信息生命体”身份,预言了互联网时代的身份虚拟化。
- 现实映射:广场协议后的经济停滞、科技依赖与隐私危机。
- 《EVA》:
影射 90年代日本的社会颓废 与“消失的十年”。剧中“人类补完计划”是对集体逃避现实的讽刺,NERV的官僚主义象征僵化的体制,而“使徒”的袭击如同无法预知的社会危机(如阪神大地震、奥姆真理教事件)。
- 现实映射:少子化、御宅族文化、青少年心理问题。
---
3. 视觉与叙事风格
- 《攻壳机动队》(押井守版):
- 冷峻写实:大量实景扫描的赛博朋克都市,手绘细节与数字技术结合,开创“数字生成动画”(DGA)。
- 叙事克制:对话充满哲学思辨,动作场面如“素子潜水”“垃圾车追逐”兼具诗意与暴力美学。
- 音乐:川井宪次的《傀儡谣》融合神道教巫女吟唱与电子乐,营造诡谲的仪式感。
- 《EVA》(庵野秀明版):
- 意识流与碎片化:大量宗教符号、快速闪回、意识流独白(如“人类补完计划”解说)。
- 心理描写:通过真嗣的内心独白和EVA的“暴走”表现精神崩溃。
- 音乐:鹭巢诗郎的《残酷天使的行动纲领》混合交响乐与摇滚,强化末日悲壮感。
---
4. 主角对比:素子 vs. 真嗣
- 草薙素子:
- 主动寻求进化:作为全身义体化的“后人类”,她质疑自我但始终行动果决,最终与傀儡师融合,成为信息海洋中的新生命体。
- 象征:科技时代的普罗米修斯,超越人类局限。
- 碇真嗣:
- 被动逃避现实:14岁少年的懦弱与愤怒,驾驶EVA是为获得父亲认可,最终在“人类补完”中选择回归个体孤独。
- 象征:战后一代的“脆弱性”,拒绝被体制或他人定义。
---
5. 影响与遗产
- 《攻壳机动队》:
- 科幻标杆:直接影响《黑客帝国》《阿凡达》,启发了“脑后插管”“赛博格”等概念。
- 技术先驱:首次将3D CG与手绘结合,奠定赛博朋克视觉范式。
- 《EVA》:
- 文化现象:开创“动画心理学”分析热潮,衍生出“傲娇”(明日香)等角色模板。
- 商业奇迹:周边经济(如模型、联名)至今仍是ACG产业标杆。
---
总结
- 如果你思考未来:看《攻壳》——它问“人能否与机器共存?”
- 如果你纠结当下:看《EVA》——它问“人能否与自己和解?”
两作如同1995年的一体两面:《攻壳》是泡沫破灭后的冷静反思,《EVA》是创伤中的嘶吼。它们共同证明:伟大的科幻,终归是写给现实的寓言。
我的见解是这样的,1995年【攻壳机动队】和【EVA】刚好是两个极端,前面说的这个是泡沫时代的作品,观众导演创作者们每天都。或者越来越好的日子发出这样的感慨是
吃饱了撑的,不真实呀,人是过不了好日子的,也可以说居安思危本性不安呀,就会思考这些东西,
你吃饱了才能去思考什么是活着,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你这个说白了人吃饱。好了产生的不安,觉得活得不够像向天再借五百年,通过发展科技基本上可以继续飞升了,
可以永生了,永生了又担心是不是真的。
就是这套逻辑嘛,这些问题我们也在想闲的时候。千瓦刚好是相反的EVA,虽然也是科幻动画,处处透露着真实,因为现实世界泡沫破了,房价崩了,日子没有盼头了,生活不会越来越好,这个是铁定的,一眼望到头的日子,我生下来就是为了还债的,上一辈人把地球给我炸了,搞了好几次冲击,再见。世纪末的迷茫,凭什么我这么惨呀?
两大神座从底层来看是不是就这么回事儿?
吹的碎碎的,接着这边两位又聊了人与科技的关系等等,也就是最近ChatGPT啊魅力真的啊这些还有这两天胖子的超导我不了解超导我了解棒子有了。这片子诞生的时候开始普及的互联网提供了便利,才能有现在这样如此大规模的讨论才能引起这么大的焦虑呀,我们现在就担心自己会不会被取代,能不能赶上下一个风口苏子的焦虑,我们现在完全可以体会到现在随便一个。科技进步就是全民焦虑于狂欢呀,快30年前看这部片子是体会不到的,现在太现实了,可见导演的前瞻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