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好东西》里,王铁梅建立了两段新型关系:她带着小孩和邻居小叶组成了生活搭子,她和年轻男孩小马谈着“课间十分钟”的恋爱。现实里,年轻的网友在谈一些新的恋爱,取名Situationship(情境关系),两个单身的人开始一段非正式的浪漫关系,默契地不追问更多,就像发生在夏令营的故事,就留在夏天。
这两年,我在社交平台看到了很多这样的故事,年轻的女性在尝试探索一些新的关系。在韩国,两位女性选择一起买房,和四只猫组成同居家庭,她们将经历写成书,《拼团人生:无关爱情的同居生活》,一度畅销。不同于传统叙事里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界限分明,我们建立起新的连接,对抗孤独和恐惧,但不会施加权力,从而能保持独立的个体。
今天,我们想讲述两位女性对于关系的探索,只是众多新型关系的两个样本。
这是一个关系的故事,也是女性对于人生主导权的争夺。迈出这一步需要勇气,以及对于自我的觉知。新的关系模式能够部分脱离了旧的叙事,但又有来回摇摆的部分,它边界模糊、暧昧而又复杂,因此吸引人。
同时必须提醒的是,这并不全然意味着美好的体验,反而可能带来危险,以及更多的未知——一路上不再有可参照的样本,甚至没有同行者,一切都需要你去探索、修正,自我保护。但这都没关系,走下去就是了。
小羊决定和好友小A“拼团”买房,而非父母或丈夫。她今年31岁,已婚四年,拥有一个法律意义上的丈夫,因为工作长期分居,婚房靠近丈夫工作地,她住过父母家,也自己租房住,拥有4只猫,颇有些“狡兔三窟”的意味。婚后两人经济独立,工作忙碌,成年人改变生活节奏并非易事,习惯了分居,暂时没有生育计划,于是换房同居的提议一直搁置着。
30岁后,小羊愈发需要自我空间。她和小A是初中同学兼好友,经常聚会,互相留宿。2013年小羊就曾在社交平台提议一起买房,包括另外两个好友,后来一个结婚生育了,另一个去了国外读博,只剩下她和小A适合做买房搭子,小A未婚,住在父母家,正处于催婚的风暴中心。在一起旅行途中,小羊再次提议,她和小A一拍即合。
找房的过程也很顺利。她们生活在济南,小羊是半自由职业,小A需要坐班,但两人生活半径在同一个区。去年春天,她们看中一套老房子,很快定了下来。两室一厅,客厅和一间卧室朝南,阳光很好。看到房子的那一刻,小羊就想好了装修方案,将客厅变成另一间卧室,这样她和小A都能拥有一间阳光房。
多年友谊的默契,谈钱也很直截了当。首付平摊,一人8万,房贷平摊,每个月分别打2000块钱到卡里,在她们的承受范围之内。
办贷款时遇到了小插曲,先后两家银行拒绝了她。尽管这两年,很多女性已经一起买房、共居,但当地还没有先例,没有法律关系的两人共同贷款买房。小羊折腾到第三家银行终于办下贷款。贷款人是小羊,她开了一张新卡,用于还贷。装修和生活的共同花销,她们开了支付宝小荷包,支出都从这里走。
钱的事情谈好,然后就是法律上的问题。购房前,小羊咨询了律师,先和丈夫签了协议,表明他知情配偶贷款,这套房与他没有任何关系。而和小A,她们没有签纸质协议,另外房产证上标明了出资平等,贷款平等,如果未来面临分歧,她们也只需要按照法律程序处理、分配,“至少我们作为两个法律意义上的独立人,在法律上是完全公平的”。
“我会当成和朋友一起买了个大件,这是消费而非资产。”小羊说,她们开诚布公谈过未来,如果需要处理掉这个房产,比起损失掉的钱和装修付出的时间,我们更在意彼此的友情。至少一起买房这件事,真实地给了她们更多的亲密感,拥有了“秘密基地”。
小羊和丈夫的关系也和传统意义上的夫妻完全不同,他们不在一起生活,想念对方的时候就去找对方,有时两三个月才见面。他们各自经历过很多段亲密关系,从多年朋友变成了恋人,2021年,在双方父母的连环催婚轰炸中,她和丈夫决定结婚,不办婚礼,经济独立,甚至双方父母不必见面。当时她还在深圳工作,休假一周回来领了证。
结婚的决定,不可谓不冲动。现在回忆起来,“它是我当时解决麻烦的方式。”小羊说,她想到了所有最坏的后果,“我觉得能承受,我不完全拒绝进入婚姻,也解决了被催婚的问题。”
这段婚姻并不算糟糕,他们相处得还不错,但她并不建议大家轻易尝试。甚至如果她拥有一台时光机器,回到结婚时刻,她应该会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甚至提前和好友一起买房。现在的她终于意识到,结婚并不是一个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法,只是暂时搁置了父母催婚的矛盾,由于她和丈夫将在法律上完全绑定,寄托于对方人性,人品,这就是一种冒险。
Emily和约会对象老登去看了《好东西》,片尾曲响起的时候,老登问她,我们之间是什么关系?Emily回答,我们是可以一起看电影的关系呀。“我们都是彼此的‘课间十分钟’,仅此而已了。”Emily在心里说。
Emily定居北京快十年了,她已经数不清自己身边有过多少男伴。大城市节奏快,人来来往往,爱情之于她,就像是“课间十分钟”的调剂。也有例外,十年里,T先生从未缺席。不例外的部分是,无论T先生之于她,她之于T先生,都是彼此的“课间十分钟”。认识T先生时,她刚刚步入社会,T先生已经事业有成,他们都单身,现在他们依然都单身。
这是一种相对单身的关系,它不是crush(心动),也不是稳定的一对一的亲密关系。
Emily曾经有过两次走进亲密关系的时刻,一次是她提出来的,T先生拒绝了,一次是T先生提出来的,希望她辞职,每天待在他身边,Emily也拒绝了。他们心知肚明,无法给彼此什么承诺,因为承诺意味着责任、付出和控制,而暧昧的关系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不聊现实,不谈未来,只在此时此刻。他们没有足够相爱到能够放弃一片森林,因为我们清醒地知道,同一个人很难满足所有的情感需求。
Emily将她和T先生、老登的故事发在小红书上,意外收到了很多私信。很多女性表达羡慕与共鸣,希望和她一样游刃有余,也有很多人无法理解,认为这是她无法把握爱人的自我说服。
“我有能力自由支配我人生的配重。”Emily说,电影里王铁梅自己的人生占到95%,事业、孩子和友谊,最多分5%给小马,Emily很有同感,这两年她决定把工作和爱好的占比再调高一点,“赚钱是第一位”。
早几年情感与亲密关系在她生活里的比重是40%,她曾一遍遍地问过T先生,“你爱不爱我。”经历了这么多年,她知道爱情是锦上添花,是无趣生活里的光,她和男人之间的关系反而更稳定自如。“我生活的支点在于‘赚钱’时,哪有空天天追着男的问‘你到底爱不爱我’。”
他们只在需要对方时一起约会,在周末、假期和寂寞时刻,“我忙他也忙,难得的情感交流才显得弥足珍贵。”
他们的时间与心情当然会错位,匹配不上的时候很多,那就换一个人问。Emily理性多了,就目前来说,T先生是她最爱的人,老登是随叫随到,可以一起看电影,一起旅行的人,她需要三个人的同时存在,才能满足她现有的情感需求,“他们都挺喜欢我的,但我们都不会为谁改变”。
欢迎来到成年人的世界。Emily说。
前段时间,小羊和小A的房子装修收尾了,只差最后两盏灯,她们就可以完全搬进去。今年新年时她们约了好友一起在新房里跨年,新的生活开始了。她有太多想做的事情了,装修好房子后,去年她去景德镇学了陶艺,在卧室阳台上搭了个工作间,置办了电窑、拉坯机,对面是她的电脑、乐器和满墙的书,“我知道自己可以活得也挺精彩”。
他们的婚姻依然持续着,一段时间见几天,她开玩笑称“冻婚”了。尽管在亲戚眼里,她的婚姻摇摇欲坠,岌岌可危。父母原来会催一催她办婚礼的事情,后来也不再催了,现在只会善意地提醒,“你得回家,给丈夫做个饭。”小羊置若罔闻,她说,“我不会再按照社会规训生活,我有自己更舒服的生活方式。”
父母慢慢接受了她的生活状态,她马上也要有一个两位女性和四只猫的家庭组合。她经常感觉到自己正在最好的年纪,她的爱好很多,事业也在进展之中,没有大额负债,买了保险,和好朋友住在一起。“这简直是最爽的生活了。”
对于小羊来说,小A确实是个不错的同居伙伴,她性格随和,不在意细节,“这样也好,那样也好”,也不干涉她折腾。小A物欲很低,她的行李三个箱子可以装满,而小羊需要二三十个箱子。于是装修的事情由小羊主导,两人的卧室自己设计。小羊不喜欢做家务,她就自己花钱买了洗碗机、扫地机器人。
对于小A,小羊也带给了她很多改变,比如更重视自我的需求了。她们之间的相处也更自在,“谁累了就歇会儿,谁想玩就闹会儿。”不用计较付出与回报,也不必压抑什么,生病了互相照顾,困难时互相帮助。她们当然也会吵架,但她们的友情里,还有两个评审团——另外两个好友可以做裁判。
Emily收到很多私信,大多来自女生。故事的开始总是相爱,最后结束于男性爱上了其他女生,或者拥有几个女朋友。她收到最多的提问是,“男的不回我消息怎么办?”
“关我什么事情,他不回就不回,我想回再回。”她语重心长地回答,“把你自己当成主体,这个人不爱了就换一个。”Emily自己会建立一个防沉迷系统,具体方法就是不断地“找新的人”,“先约会吧。”
当然,她会提醒更年轻的女生,享受爱情,但不要轻易尝试和接受开放式关系,因为你可能会不断受伤,还有身体和健康上的风险。
这是一场爱情游戏,就会存在强势一方与弱势一方,能玩转非正式浪漫关系的人,一定是情场高手,而主导者往往是男性。Emily不否认这一点,“在这段关系里的强者,在另一段关系里就可能是弱者,我们不会马上结束关系,因为还有需求,无论是情感上还是经济上的。”
社交平台上,一位网友曾经问过DeepSeek对于这样一种关系的看法,它回答,“请停止相信‘复杂关系’的浪漫化叙事,‘无法被定义的关系’往往隐藏着不对等的剥削”。
事实上,大多数人很难游刃有余地在情场周旋,包括Emily自己。她没有说出来的部分故事是,她也曾在这样的爱情里受伤,因为主导权不在她手里,她一度被完全否定了这段关系,包括自己。当她能够从巨大的伤痛里走了出来,她去承担了后果,也接受了现实。那一刻她决定,以后的日子,一定要牢牢握住人生的主导权,包括爱情。
(受访者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