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创意新,“小物件”“小场景”也能勇闯全球“大市场”。
可以随时“变装”的化妆间、精心设置的二次元打卡墙、挂满二次元周边商品的“谷子店”……在安徽省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上一购物中心,传统的老牌商场如今已“摇身一变”为炙手可热的“吃谷地”。“谷子”店密集,很适合年轻人“吃谷”打卡,老牌百货商场转型以来持续保持着高人气。
连日来,各地富有地域文化特点的“小玩物”不断涌现,点亮周边的同时,还在国际市场“出圈”,引发关注。比如,扬州一玩具公司拓展北美市场,苏州一文化公司携一批与博物馆馆藏文物周边产品顺利“出海”,创新推出的异形拼图“神鹿仙林”,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古朴的文物与水彩风格相结合,人们在玩拼图的过程中,还能体验到中国文化艺术之美。小小创意,赢得海外大市场,无不在告诉市场主体,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当攥紧“创新”这把金钥匙。
大家想必还记得去年火出圈的国博“冰箱贴”。前不久,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就点了“冰箱贴”的名,为“爆款”点赞。确实,以明孝端皇后凤冠为灵感设计的冰箱贴,有美感、更有文化价值,不仅“吸睛”,更“引流”,引发排队抢购热潮也就不足为奇。有一种现象,在市场中兴起。徽章、立牌、钥匙扣、镭射票等“小物件”,正成为消费者追捧的“新品”,人们把这一消费现象称为“谷子经济”。
什么是“谷子经济”?简单来说,谷子由“goods”(商品)音译而来,其发音与中文的“谷子”相似,故而得名。这类商品其创意一般以漫画、动漫、游戏等IP为原型制作的二次元周边商品。或许,大家也注意到,最近在“小玩物”市场,《哪吒2》相关文创产品也结结实实“火”起来了。从不同形状的亚克力徽章,到“排排坐系列迷你公仔”……哪吒系列文创、玩物一路走“热”,“吒儿”的能量不仅在荧幕里,更在消费市场中。瞄准商机、深耕创新,在“谷子经济”新兴赛道上加速驰骋,民营经济一马当先,这股热潮不仅彰显了民企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更体现着民企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方面的积极作为。
民营企业在推动“谷子经济”持续“出圈”的进程中,扮演着IP创作和“谷子”生产生力军的重要角色。“国谷”之所以能够强势“吸睛”并“吸金”,根本在于其独特的文化价值释放,不论是从古代穿越而来的设计灵感,还是立足当前火爆的国产原创IP,心灵中的“共鸣感”是引流的关键。此外,“国谷”出圈,还离不开民营企业“择一尺宽、掘万米深”的那股子韧劲。事实上,正准备在海外市场“闯天涯”的苏州一家文化公司,早在2023年就以跨境电商的方式推动首批文创产品出海,并不断丰富产品的创意和多样性,在国际市场逐渐站稳脚跟。如今在各地,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洞察到周边商品的巨大商机,瞄准“谷子经济”新兴产业,加入IP衍生品的生产、研发“阵营”。
年轻人热衷“吃谷”、喜欢用“谷子”装点生活,点亮了线下新消费场景,“谷子经济”大有可为。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达1689亿元,较2023年增长40.63%,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前景可观,市场可期,值得做强做优做大。然而,“谷子经济”快速崛起,也应多些“冷思考”——“谷子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引力在于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眼前一亮”,持久生命力在于文化内核。对此,对可能出现的“内卷式”比拼、“同质化”竞争、夸大宣传等不得不防,已有苗头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原创力不足等都需要有效“破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吸引更多消费者“吃谷”,既要顺应市场潮流,在产品类型、开发新品上“快人一步”,更要沉下心来,挖掘文化价值,融入科技元素,擦亮特色品牌,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新意丰富消费场景、吸引消费者、打开大市场。(作者 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