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网2月3日电(记者林仪揭春雁通讯员杨双云)2024年,是广东省江门市迎接“大桥经济”的关键一年。向东,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从江门中心城区前往深圳只需约1个小时。向南,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后,江港澳三地也将实现1小时互通。一东一南两条跨江跨海大桥,让江门重新“回归”珠江口,享受到更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红利。
1月8日召开的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要抢抓“大桥经济”黄金机遇,围绕迎接“大桥经济”开展重点工作,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打造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广东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主战场。这也成为了1月31日至2月2日召开的江门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建言热点,从“委员通道”到大会发言,再到联组讨论,从会场发言到提案建议,委员们持续用“金点子”“良方子”助力江门高质量发展“新高度”。
从“硬联通”到“软衔接”
江门身处珠江西岸腹地,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处于“承东启西”的位置,但以往与珠江口东岸的香港、深圳等中心城市的交通可通达性相对较差,制约了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向江门的流动和集聚。“大桥经济”到来,为深化江港澳合作、深江合作开拓了更多想象空间。
市政协常委、澳门联络组副组长陈杰恒参加了几次市政协组织的专题视察和调研,亲自踏上过黄茅海跨海大桥。“我们发现地方连接的乡道行车比较困难,如果大桥通车后根本无法承接到车流量,所以要思考做好接下来的道路建设。”他还指出,江门连接大桥的大广海湾经济区,目前平整好、开发好、配套好的可以承接产业落地的土地其实不够,要加快基建配套建设。
市政协常委、香港联络组组长谭文超深有同感,认为要做好道路交通对接,要加快拓宽连接黄茅海大桥和深中通道的沿海高速公路的配套建设,也要做好旅游文化,酒店,景区的服务和接待,推动大广海湾文旅大项目加快落地,加强江深港澳文旅交流与合作。
“我们要紧抓‘大桥经济旅游’新契机,积极吸引港澳同胞入江消费。”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主席刘飞鸿建议迅速行动,精心打造核心高品质商圈,同时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服务水平,还要新拓大桥观光游、海岛游、历史文化游等多元化的旅游项目,打造江门市旅游新名片。
“大广海湾经济区是江门‘大桥经济’的桥头堡,亦是江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平台。”市政协常委、珠西创谷(江门)科技园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马振富建议,江门应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利用香港及深圳研发力量及成果,推进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
这与市政协常委、香港联络组副组长朱浩贤在大会发言中的建议不谋而合。朱浩贤建议,紧紧抓住“大桥经济”机遇,深入分析江门制造业与香港八大产业的差异,寻找产业最大合作公约数,梳理产业链上下游补链强链清单,联合向全球招商,推动大型产业链项目在河套、北部都会区、江门大广海湾落地,并进一步提出需国家或省级支持事项,让更多规则和政策创新在河套、北部都会区、江门先行先试。
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与香港人文相近、地缘相近,具备土地空间广阔、区位优势明显、制造业基础扎实、侨文化资源丰富等优势。
1月31日,在第一场“委员通道”上,有两位委员都围绕“大桥经济”的产业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市政协委员、稻兴科技产业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波分析指出,站在“大桥经济”的风口,江门区位优势显著提升,进一步拉近与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鹏城实验室等重大产业发展平台的时空距离,为江门开展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承接超高清产业制造业落户提供了有力条件。黄波建议大力推广超高清服务解决方案,在如医院、学校、广电系统等应用场景进行推广,加快形成产业应用集成服务商聚集,形成深圳研发、江门制造、全国应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除了经济产业发展面临重大利好,社会民生事业也迎来了新机遇。“我们要加快江门与香港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对接、优势互补,迎来新发展的新机遇。”市政协常委、开平市牵牛生化制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劳锦财建议江门进一步加快推进与港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互认,争取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第三个组织制定跨境医疗制度的先行城市;与香港合作建设生物医药科研生产试验一体化产业园区;建设医养结合港澳养老院舍,推动“候鸟养老”产业等。
以“桥”引侨,以侨为桥
作为侨都,江门链接着海外530万侨胞,他们遍布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华人华侨拥有雄厚资金、优秀人才、研发资源等发展必备要素,在‘大桥经济’的加持下,必将加大华人华侨回乡投资的意愿。”市政协委员、香港世运线路版有限公司董事长佘英杰建议市政府积极对接华人华侨,充分发挥江门作为“中国侨都”的优势,在产业、政策、税务等方面给予投资便利,同时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吸引海外人才落户。
市政协委员、江门市留学生联谊会会长冯挺参加了2月1日举行的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联组讨论。他建议,在“大广海湾”建设开发计划中,增加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平台建设,吸引更多海外留学生回国回乡,投入国家和家乡建设,并加强面向华侨华人和海外留学生创业就业的帮扶;同时,以侨为桥,利用留学生的校友和留学国资源,搭建好引侨平台,让更多人才落地江门。
来自经济界的委员、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罡指出,大健康产业是江门现阶段重点打造的五大产业集群之一,希望借助不断深化七堡大健康岛产业链,以实现促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他建议结合乡村发展规律,积极发挥产业基础、区域空间、侨资力量三项优势,为推动乡村振兴挖掘更多可行性。尤其要发挥华侨华人交流合作频繁的优势,推出更具针对性的湾区人才政策,吸纳湾区高素质人才回乡创业发展。
“上下同欲者胜。”如今的江门,上下一心,同向发力。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岸明在参加港澳委员海外华侨华人列席代表座谈会暨界别委员代表讨论会时指出,要抢抓“大桥经济”黄金机遇,顺应国家战略需求,扩大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系统谋划布局国家级重大发展平台,全力加快大广海湾经济区开发建设,为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