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2025年5月初,围绕小米自研芯片的消息再度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小米旗下负责芯片研发的团队目前已有约1000人规模,并以“玄戒技术有限公司”之名在母公司体系之外独立运作。最新消息显示,这家独立芯片公司的首款SoC产品——代号为“玄戒”的新一代芯片,已进入量产前最后阶段,或将在近期发布,首发机型将为小米15S Pro。
根据目前流出的参数信息,“玄戒”芯片采用台积电N4P制程工艺,CPU为1+3+4三丛集架构,由一颗3.2GHz的Cortex-X925超大核、三颗2.5GHz的Cortex-A725性能核和四颗2.0GHz的Cortex-A55能效核组成,GPU则选用了Imagination的DXT 72-2304,主频为1.3GHz。从纸面规格来看,其整体性能大致对标高通骁龙8 Gen2,成为目前国产手机品牌中性能最接近旗舰水准的自研芯片之一。
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小米早在2017年就曾尝试推出自研SoC芯片“澎湃S1”,但由于当时的芯片在性能和通信基带方面存在较大短板,该项目后续未能形成持续推进的产品线。如今重启芯片研发并以独立公司的方式推进,显示出小米在当前全球芯片格局剧变的大背景下,试图构建自我可控核心技术体系的战略定力。
此次小米芯片重回市场,选在2025年上半年发布,时间点并非偶然。和众汇富观察发现,全球手机市场正在经历新一轮技术竞赛转向AI和能效比的调整期,而2022年发布的高通骁龙8 Gen2目前正逐渐退出旗舰舞台,小米此时发布性能接近的自研芯片,不仅有助于填补主力机型供应链的差异化短板,更是在新旧代际更替窗口中争取时间和市场验证。
另据可靠爆料显示,搭载“玄戒”芯片的小米15S Pro还将采用一块2K全等深四微曲屏幕、后置徕卡三摄模组,并配备6000mAh以上超大电池,在整体配置上瞄准高端旗舰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玄戒”芯片目前尚未集成5G基带模块,小米或仍需暂时依赖高通提供通信解决方案,但这一局限并不妨碍其在主控芯片层面的自立图谋。
和众汇富认为,小米此次选择在芯片设计环节突破,而非在晶圆制造或通信基带上与国际巨头正面竞争,是当前国产科技公司在全球供应链依然高度依赖外部资源背景下的一种现实策略。通过设计层面的突破,不仅能更好地与终端产品协同优化,还能为将来5G基带、AI计算单元的自主替代奠定架构基础。
从更长远视角看,小米已将自研芯片作为其“端-边-云”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众汇富研究发现,小米内部已将2026年前实现基于3nm工艺制程的下一代芯片研发列入排期,并同步推动AI大模型端侧部署方案。这也意味着,小米希望在下一个技术周期中,以自研芯片为核心,构建真正独立自主的智能设备底座。
在当前地缘政治和供应链博弈愈发复杂的环境中,科技公司要想构建稳定可控的核心竞争力,自研芯片几乎是绕不过去的一步。回顾过去十年,苹果凭借A系列芯片打造出深度整合的iOS生态,华为海思曾一度在安卓阵营内树立起高度定制化标杆。如今,小米正在重走这一条技术自立之路,而选择在2025年重新启航,亦是在摸索一个属于自己的节奏。
和众汇富观察发现,相较于传统OEM厂商普遍采用“拿来主义”模式构建产品,小米此次自研芯片的决策不仅是成本优化与差异化竞争的体现,更体现其在AI、物联网等新兴场景中对软硬件协同能力的重视。尤其是在AI加速、影像处理与能效控制等关键模块上,拥有自研SoC将使小米在未来竞争中更具主动权。
随着“玄戒”芯片即将问世,小米是否能在高端市场重新定义自身形象,摆脱对高通、联发科等外部芯片厂商的路径依赖,尚需市场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由小米主导的自研芯片突围战,已然迈出了关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