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专稿(木子/文)
粉丝替演员“拒饼”的事件,在内娱越来越频繁的上演着。
今年以来,《风月不相关》《灿如繁星》《轧戏》《龙骨焚箱》《一点浩然气》等剧传出选角消息时,很多演员粉丝的态度不仅是“非官宣不约”,还发声反对与相关项目合作。
接不接某部戏,按理说应该由演员和团队自主衡量,但实际上经常有粉丝试图干涉。
这类事件的频发,既要归咎于粉丝群体对演员事业的过度关心,也暴露出了经纪团队和剧集制作方不被信任的困境。
01为何“拒饼”?
演员有“新饼”传出时,粉丝会主动鉴定好坏。
比如《风月不相关》之所以遭到多家花粉拒绝,就是因为他们觉得这“饼”不好,依据主要有改编自古早IP缺乏热度与口碑、原著女主表面女将军实则“娇妻”、与男演员CP不太适配等。
目前,《风月不相关》的女主人选已经传到了李宛妲,而在她之前,该剧先后流传过不下七位女演员可能接演的消息。其中,田曦薇、梁洁、李沁的粉丝都先一步替演员发声拒绝过这个项目。
由于粉丝接触到的信息有限,他们反对某个项目的理由其实是比较相似的。
除了上述提及的IP知名度、角色设定、搭档演员,粉丝“拒饼”还经常涉及到题材类型、改编方向、幕后班底这三大问题。
比如去年《逐玉》刚传出主创班底时,张凌赫粉丝就质疑过该剧原著IP太小、男女主人设过时、团队不该让他再演同质化古偶等等。
因不想虞书欣再接着播现偶剧和搭咖位不匹配的艺人,粉丝反对过她演《灿如繁星》;陈都灵粉丝因《大梦归离》播出效果不佳和可能遇到的番位问题,也希望她别出演郭敬明的《画皮》(《月鳞绮纪》)。
迪丽热巴粉丝反对她出演《白日提灯》(《慕胥辞》)时,提到了拒绝“烂服化道”,质疑《枭起青壤》时,则提到过剧本人物小传魔改女主内核。
有些演员签约在兼具艺人经纪与影视制作业务的公司,粉丝还会格外不满所属公司的自制项目,理由主要是内戏质量差、不想奶新人。
比如解约前的杨幂之于嘉行传媒、鞠婧祎之于丝芭文化,现在的成毅之于欢瑞世纪、白鹿之于欢娱影视等。
近年来热门CP“二搭”增多,但不少粉丝反而表现出抗拒。
赵露思和刘宇宁合作《珠帘玉幕》、杨紫和李现合作《国色芳华》、吴谨言和王星越传出合作《坠入春夜》、景甜和张彬彬传出合作《龙骨焚香》等,CP粉和路人粉表示支持,演员唯粉则比较抵触。
如果粉丝“拒饼”无效,那么随着项目官宣和开机,他们反对的声音也会迅速转变为支持新剧。但这些粉丝并不会就此停止对演员的关注,他们将开始督促剧组拍摄的方方面面,时刻准备着开启下一场“战斗”。
02有用与否?
粉丝“拒饼”当然不想只做无用功,但确实很少能够得偿所愿。
集体发文反对、后援会宣告停更、在演员和演员工作室以及项目相关方微博下控评留言等,都是粉丝“拒饼”常见的手段,上热搜、洗广场也是常有的效果。
近年田曦薇粉丝的行为算得上强硬,他们曾把超话头像直接换成了拒绝《风月不相关》的“大字报”。
早年杨幂粉丝更是“贴脸开大”,为了让她不接嘉行自制剧,甚至在线下活动举横幅向她喊话“不是说好要当一名好演员吗”。
然而,即使在舆论场上闹出了声响,最终的结果往往也是粉丝妥协。
艺宣西西表示,“粉丝‘拒饼’有用的概率很低,因为很多网传项目可能艺人方已经签了合同或者接洽比较顺畅才会流出。”
从相关项目的开机情况来看,也能发现粉丝的反对经常是不了了之。
这也是因为演员方和粉丝之间存在信息差,前者需要考虑的东西并没有后者想得那么片面。
从事艺人经纪工作的蓝心表示,“粉丝获得的信息是零碎的,他们的反对是情绪化的,分析的很多理由也不够准确。”
比如质疑原著情节,“影视化过程中肯定会进行改编,即使有剧本流出也不能保证是最新版本,而且导演水平对项目影响很大,最终成片效果如何,不到播出谁也不知道。”
比如挑剔幕后班底,“就拿合作新锐导演、编剧来说,很多粉丝一昧要求团队去争取最顶级的主创,但这不是想要就能有的,粉丝反对的很可能是演员现阶段最好的选择了。”
再比如争抢番位,“有的粉丝高看了演员的业内认可度,不想搭糊咖,但想争一番,‘既要又要’也是在为难经纪人和制片方。”
蓝心提到,“演员方还要考虑片酬、档期、资源置换等实际问题,很多东西显然没办法向粉丝直接说明。”
对于粉丝的各种建议,她认为可以参考,但不能太在意。
“如果粉丝的有些看法确实存在可取之处,我们也会努力在工作中落实下去,但团队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定力,不能被粉丝牵着鼻子走。”
03角色错位?
粉丝试图干涉演员工作,显然有控制欲作祟的因素。
以“拒饼”为例,粉丝打着为演员好的旗号发起抵制,但不一定真正尊重了演员的意见,而且很多时候可能还会对演员造成负面影响。
去年年底,于正在ins上发文称,“演员因为自己的粉丝抵制自己千挑万选的剧本而焦虑的睡不着。”有网友猜测该演员是白鹿,当时她的粉丝正在不满《唐宫奇案之青雾风鸣》搭档王星越。
不仅不利于演员的身心健康,西西表示,“主要还会干涉到团队很多正常工作的推进,比如要紧急安抚粉丝,也要主动跟片方做沟通等。”
另一方面,制片人苏珊表示,“粉丝行为引发的负面舆情,很可能会影响到后续剧组的宣发节奏。”
“比如男女主演的番位之争,导致过不少项目久久无法官宣,闹得太大还可能引发进一步的舆论风险。后续有新的项目和活动洽谈,有的负责人其实也会考虑演员对粉丝的管理能力。”
最尴尬的情境是,粉丝“拒饼”成功后,这个项目却取得很好的反响。
比如《三十而已》顾佳的选角,当时也有女明星粉丝表示强烈拒绝,没想到最后“救场”的童瑶一炮而红,还因此斩获白玉兰视后。
不过,粉丝“拒饼”也不能完全归因于饭圈失序。
粉丝愈发以专业视角为演员评估项目,是出于对经纪团队和制片方的不信任,但这样的角色本不该由他们来担任。
比如粉丝“拒饼”时称很多项目为“烂古偶”,并且会提到演员角色的同质化。对于如何挑选剧本以避免这些问题,其实是演员本人和经纪团队应当为职业生涯考虑的事情。
有的网文IP让粉丝不解存在什么影视化的必要,有的导演则让粉丝疑惑为什么他们还能有活干,这些也是对制片方眼光和能力的质疑。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剧集行业长期为市场输送的项目良莠不齐,近年来押宝的头部剧更是频频踩空,观众的持续流失也在加大“剧扑”的概率,这些状况都是粉丝不愿相信业内判断的根源。
或许等到行业重塑信任的时候,很多粉丝也会愿意回归为观众视角。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