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愁”?“愁”是一种心情,是一种忧虑、悲伤的心情。还是宋朝的吴文英解释得好,“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对相爱的人要分离长别是一种什么心情?当然是忧愁、悲伤了!秋天来了,冷风飕飕劲吹,到处黄叶纷飞,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面对如此景象,人们会产生什么心情?当然也是悲伤、忧愁的心情了。一对相爱至深的人分离长别时心上的一片秋色,就是“愁”这种心情的真实写照,是对“愁”这种抽象的心理情绪的形象化和具体化表述。
“愁”虽只是一种心情,但却是千百年来诗词歌赋长吟不衰的主题。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愁”不仅有长度,有重量,而且还有数量。不信,请允许我举例子如下。唐朝的李白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是多长,是三千丈。宋朝的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有多重不知道,但舴艋舟装载不动,承受不起。是不是很沉重?宋朝的贺铸说,“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看看,愁是不是可以数数?只是太多了,数不清而已。真是人生不如意常八九,要愁处处都是愁。
好在“愁”只是一种心情,人是可以靠自己的理智来调节的。愁的产生无非是对现状的不满意,一是经历太少,没受过大风大浪的考验,把人生想得太美好;二是执念太多、太顽固,不能用豁达的心态看待一切。经历多了,把事情看开了,也就会愁消云散了。正如宋朝辛弃疾所说:“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尝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到晚凉好个秋。”是的,秋来晚凉,退去了暑热,是不是一件快意的事呢?
同是秋天,换个心境去看,会有不同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