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外网评价却高的离谱。
IMDB评分高达8.0。
烂番茄新鲜度95%,爆米花指数90%。
《阿诺拉》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咱们今天就来一探究竟。
阿妮是一名脱衣舞女郎。
她长得美,情商高,业务能力还很强。
这天,俱乐部来了个俄罗斯富二代。
阿妮是俄罗斯混血,会说俄语,被老板点名过去服务。
客人名叫伊万。
他出身于俄罗斯寡头家族,家里是真正意义上的富可敌国。
所以伊万出手不是一般的阔绰。
别的客人塞钱论张,他塞钱论沓。
阿妮看在钱的份上,提供了一次刺激套餐服务。
伊万立马就上头了。
这次之后,他就经常约阿妮到家里,进行花样交流。
作为寡头的儿子,伊万集所有富二代的“优良美德”于一身。
嗑药、赌博、挥金如土,什么癫他干什么。
一次深入交流后,他突然在床上向阿妮求了个婚。
俩人说结就结,立刻出门扯了证儿。
没错,就是这么草率且迅速。
他们婚后也过了一段甜蜜的时光。
阿妮以为她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很快伊万和脱衣舞女结婚的事儿,就传到了俄罗斯。
寡头家族大地震,伊万母亲大破防。
她和丈夫赶往美国,同时命令伊万在美国的教父想办法,解除这段不该存在的婚姻。
伊万一听老爸老妈要来,裤子都没穿好,扔下老婆就自己跑了。
接着教父带着阿妮和两个手下,踏上了寻找伊万之路。
这边四人上演《人在囧途》。
那边伊万醉生梦死,在各大夜店乱窜。
唉,富二代就算离家出走,也要去有低消的夜店待着。
最终,教父等人在脱衣舞夜店找到了伊万。
此时的他,正在享受阿妮同事的服务。
阿妮本来就跟同事有过节,当即大打出手。
荒唐的一夜过去,伊万父母也抵达了美国。
这富二代就是个胡作非为又胆小懦弱的妈宝男。
在他心里,阿妮是应召女郎,而不是妻子。
结婚也只是熊孩子的叛逆行为,和爱情无关。
他一看老妈来了,立刻收了神通,乖乖听安排。
阿妮终于认清现实,决定要找律师打离婚官司。
当不了豪门儿媳,那就分点家产。
伊万老妈出场就是恶婆婆既视感。
她当然不会让阿妮如愿,于是拿阿妮的家人威胁她就范。
要我说,这寡头家族也够完蛋的。
明明甩个支票就能解决的事儿,非整的鸡飞狗跳,还搞黑帮这套。
最终,阿妮还是妥协了。
可婚都离完了,伊万老妈还满嘴喷粪,一口一个妓女的喊人家。
阿妮淬了毒的小嘴,立刻做出反击:
就算是妓女又咋了?
你儿子还不是要娶妓女来气你?
这家的其他人,阿妮也没放过。
她骂伊万就是个软蛋,骂寡头一家全是垃圾。
阿妮摘下围巾,脱下伊万买的皮草,扬长而去。
她遭受的羞辱与辛酸,全被教父的手下伊戈尔看在了眼里。
伊戈尔住在混乱街区,从小跟着贩毒的外婆长大。
或许是同样出身底层的经历,让他忍不住对阿妮产生了怜惜之情。
这一路走来,他一直默默关心着这个女孩儿。
在她冷的时候,从口袋中掏出围巾,嘱咐她护好脖子。
在她感到难过的时候,默默递上一杯酒安慰。
在她怒怼恶婆婆的时候,偷偷扬起嘴角,支持她。
伊戈尔原本做这一切,只是不忍看到底层女孩儿被有钱人欺负。
可后来他也被阿妮的性格所吸引,对她心生好感。
最后,伊戈尔送离完婚的阿妮回家。
下车前,他掏出了一枚钻戒。
这是阿妮和伊万结婚时买的,后来被教父强行夺走。
伊戈尔知道她对钻戒念念不忘,于是背着教父偷了出来。
阿妮有些触动,她脱下衣服,和伊戈尔车震。
可伊戈尔却只想亲吻心上人。
在他虔诚的眼神中,阿妮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
影片的故事非常简单,甚至有些俗套。
单看故事框架,就像《小时代》+《救风尘》。
这么一部烂俗的片子,为啥能拿下金棕榈?
答案就在导演肖恩·贝克身上。
他的成名作是拍摄于2015年的电影《橘色》。
这部电影是用几台iPhone5S拍摄的。
当时不少人觉得这是他博眼球的噱头。
但据肖恩·贝克自己说,是为了节约成本。
比苹果手机拍摄更值得关注的是,《橘色》拍的是变性妓女的生活。
呈现边缘人物,一般会夹杂着大量苦难叙事。
但肖恩·贝克视角很新奇。
他用一则平安夜的捉奸故事,拍出了性工作者身上的生命力。
影片启用的演员,全都是真正的跨性别者,人物塑造非常鲜活。
台词也极其生猛,句句击中底层的眉心。
《橘色》像是在为边缘群体呐喊,即便是跨性别的性工作者,也渴望发光,渴望温暖。
虽然电影篇幅不长,却囊括性工作者、街头混混、出租车司机的故事,描绘了一幅底层众生相。
对音乐的精准把控,放大了多线叙事的优点。
这部独立影片也成为LGBT题材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从《橘色》之后,肖恩·贝克的作品,逐渐趋于风格化。
《阿诺拉》披着爱情故事的套子,实际上依旧延续了《橘色》的主题与风格。
电影尺度很大,三分之一的内容都需要打码。
不论主角配角,台词不带“f**k”就不会说话。
《阿诺拉》采用的是三幕式叙事。
不过仍旧利用画面风格来放大叙事效果。
第一幕是脱衣舞娘和富二代纸醉金迷的生活。
画面色调全是充斥着暧昧氛围的紫红光。
从视觉上传递一种脱离现实的虚幻感。
第二幕是教父和阿妮四人寻找伊万。
四人在过程中,遭遇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事情。
群聊对话很多,语速也非常快。
整段风格有很强烈的荒诞感。
第三幕回落现实,节奏变慢,色调变冷。
三段内容风格差异明显,组合在一起却异常和谐,像是一章起伏有序的变奏曲。
但凡导演对节奏的把控没有那么精准,这片儿都很难看下去。
当然,如果只有形式上的优点,《阿诺拉》不可能拿下金棕榈。
电影的重点,从来不是表层的爱情主线。
镜头对准的是性工作者的现实生活。
《阿诺拉》中塞入了大量的细节,反映阿妮的心路历程,来表达主题。
阿妮平时就穿着几根带子,在客人身上跳舞。
但脱衣舞俱乐部有明确规定,不提供卖淫服务。
她认为自己的职业是舞娘,不是妓女。
休息时间,她也会像上班族一样,和同事吐槽奇葩顾客。
下班之后,就像牛马一样,乘着地铁回到偏远但便宜的出租房。
请假被拒,还会当面骂老板不给上社保。
可这份工作,到底是带有色情服务性质。
因此,她也遭受了不少偏见。
伊万母亲一口一个妓女的叫她。
伊万只当她是为了钱什么都干的应召女郎。
顾客会故意羞辱她,问家人知不知道她在做这么淫荡的工作。
阿妮在这种环境中生活,也渐渐不再幻想爱情和尊重。
从踏进伊万家别墅的那一刻开始,她眼里看到的就只有金钱和阶级。
事后死活不同意离婚,不是因为爱伊万,而是不想放弃跨越阶级的机会。
所以,当伊戈尔对她表现出善意时,她觉得对方一定想强奸她。
伊戈尔反复强调,自己没有这个想法。
阿妮又觉得他肯定是个gay。
总之,她认定,不会有人发自内心地尊重脱衣舞女郎。
当伊戈尔掏出钻戒时,阿妮的想法终于动摇。
所以个人认为,影片结尾她和伊戈尔车震,不是什么肉体报答,而是想试试对方是不是gay。
试探后她发现,伊戈尔不仅不是gay,还想吻她。
性工作者从来不接吻,阿妮和伊万在一起时,每次亲吻都带着野心和目的。
而如今竟然有人想给她一个纯粹的吻。
竟然有人对她产生了爱意。
竟然有人愿意帮她补全破破烂烂的尊严。
她再也忍不住,趴在伊戈尔怀里放声大哭。
结局不是传统的《救风尘》情节,是性工作者得到身份认同的隐喻。
从选题立意上看,《阿诺拉》确实很适合戛纳。
能拿下金棕榈,也挺合理的。
只可惜,导演给影片套的这层故事,精准踩中了中国观众的雷点。
但凡少点国产伦理剧的同款狗血情节,这片儿绝对不止7分。
今天就说到这里,我们明天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