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
《易经》与人生是息息相关的。可是,我们现在的人好像对此都不感兴趣,也不去读这种书。
先给大家讲个与此相关的名家故事:
曾仕强先生39岁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年纪轻轻就身体非常衰弱,总是感觉头重脚轻,两脚无力,于是,他就告诉了自己的父亲。
没想到父亲说:“早叫你读《易经》,为什么不读?”
曾仕强回答:“读《易经》跟我生病有什么关系?而且《易经》是用来算命、看风水的。我是学科学的,我根本不信这一套。”
父亲说:“你说的不对。《易经》是讲未来变化的道理的。我们中国人受到《易经》的影响,讲究无三不成礼。中国人把任何东西都分成三块。时间是过去、现在和未来。一天是上午、中午和下午。孔子说,中人以上、中人、中人以下。连同老子都说,上士、中士和下士。《易经》告诉我们未来是会变化的,所以,我们要重视自己的未来。”
于是,曾仕强就去找了一本来读。然后他发现,自己根本读不懂。
父亲又说:“你应该先读《易传》。”
读完以后,曾仕强先生感慨到,我终于看懂中国人了。
之后,曾老用他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出《易经》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四个字——持经达变。
我读了之后,就想到自己的经历,尤其人到四十岁的这个坎儿上,无论男女,多多少少都有这样那样的要不了命的疾病,对于这个变化,《易经》告诉我们,再不改变,小病可能会要你的命。
我妈妈六十多岁,小打小闹一辈子,她可以说是和小毛小病共存了三十多年的人。其实,很多中国人骨子里都是有《易经》的,他们的智慧就是碰到问题,懂得变通,会老老实实地跟问题去呼应,但是,骨子里没有《易经》的人就不以为然,根本不会回应身体给他的提醒,也接收不到事情给他的提醒。
接下来,我们来说,什么是“持经达变”。
经,表示这是一本有指导意义的书,是一本介绍宇宙规律的书,是自然而然的一种规律,是不能变的东西。
我们手持不变的东西,就要懂得变通。变通变通,变,才会通。
而且,假如世界上没有不变,就不可能有变;如果没有变,就不可能有不变。
《易经》简直是全世界最高明的辩证法!
另外,我们碰到任何问题,不要着急标明自己的看法,学会先把嘴巴闭起来,想一想,观察一观察,再说话。这样,基本可以保证你没什么问题。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一件事。
期末考试结束后,由老师们手工改试卷,那时候农村没有电脑来进行大面积阅卷。我改完组长分给我的内容后,确认没我什么事儿,我就离开学校,回城了。
等到我和朋友们聚餐的时候,副校长打来电话,他说,现在试卷改出了问题,需要重新核对。
当时我大概25岁的样子,正在和朋友们酣畅淋漓地玩乐,而且我对待工作非常认真,我当时确实相信我改过的试卷没有问题。于是,我就回答道,“我改的试卷没问题”。
我不记得当时校长是怎么说的,但是,我的一个朋友说,“你这么说话不对,你不应该这样”。
事后,我反复思考,这样说话确实不妥。假如我能思考一下再回答,或者,我的话再委婉一些,毕竟,其他人还在学校,而我已经提前离校了,毕竟,人家是校长。
那时候,我是完全不懂《易经》思维的,更不懂得“持经达变”,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做什么是什么,因此,那些年,过得浑浑噩噩,像个傻子似的瞎乐呵。
曾仕强先生说,《易经》是开关。阴就是开,阳就是关。
他说,外面有东西突然近到我们的,嘴巴会首先闭起来。但是,现在,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外界一刺激,嘴巴马上的吧的吧地说起来,得罪一大批人,然后回去就后悔得不得了。
我不就是做过这种事情?后悔得不得了。
很多人,其实,都有这个毛病。一说起来,口无遮拦,滔滔不绝,说完之后,又开始后悔。
孔子说,他读了《易经》以后就没有大的过失了。可见,这是一本非常厉害的实践指导书籍。
掌握了“持经达变”四个字,其实也就掌握了《易经》的基本观点,不要与事与人与天悖逆,否则,你是没有好下场的!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