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贤新片《爆裂点》一上映,网上就出现了一种评价:
“这次没被骗”五个字,几乎是所有观众的共鸣。
在这之前,我们已经被“大尺度”忽悠过太多次。
官商勾结是大尺度,“十八岁以下谨慎观看”是大尺度,雪藏多年是因为大尺度,反映现实医疗问题依旧是大尺度。
短视频一通狂轰乱炸,观众就被吊足了胃口。
最后到影院一看,正片的尺度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甚至有的电影还“挂羊头卖狗肉”。
不过这次碰上林超贤,大家终于算是遇到“老实人”了。
他以往的电影风格,就是这种不加遮掩的原始暴力。
而这次新片的“大尺度”,还得到了盖戳认证——
在香港那边,《爆裂点》未上映就被评定为三级片。
三级片是个什么概念,大家都很清楚。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影片引进内地的版本,“一刀不剪”。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内地电影院里欣赏一部纯正的香港三级片“正品”。
这种大尺度的货真价实,很快就在正式上映后,得到观众进一步认证。
“爆裂点少儿不宜”直接杀进热搜榜。
“血腥暴力”这类词,出现频率极高。
《爆裂点》上映后,皮哥也第一时间观看了这部电影。
皮哥看的是粤语版,也推荐大家看这个版本,更加原汁原味儿。
观影气氛很热烈,有一种梦回儿时录像厅里一群人看香港警匪片的感觉。
而在观影过程中,现场观众的惊叹声,各种语气词,基本上是一阵接一阵。
“原装三级片”,确实不是虚张声势。
一开场就是“车裂碎尸”。
这个现代版的“人肉风筝”直接给观众一个下马威。
别急,这只是开胃菜。
接下来2个小时,你还将欣赏到各种让你瞠目结舌的画面。
比如“焚烧活人”。
画面里只剩一个不断翻滚的人形火团。
比如“捆绑凌辱”。
少女的裸背,连同无助的呻吟,如同一根刺,深深扎在观众心底。
再比如电影里的一刀断手。
很难想象,竟然给了直接画面。
还有个最狠的。
以往院线电影里,孩子基本上都不会被当成“虐待”对象。
这几乎是一个尺度共识。
但在这部电影里,林超贤又打破了这一常规,用的还是最残忍的“火烧”。
再结合电影里几乎无处不在的飞溅血浆,“三级片”,一点不带假的。
当然,正片这些高能画面的组合式呈现,如果你认为只是为了制造噱头和吸睛,就太小瞧林超贤了。
从以往作品中我们就能看出,林超贤不是一个喜欢跟你“玩虚”的导演。
他就是要让观众看到,现实里的毒贩,或者说现实里的恶,就是这么凶狠毒辣,无所不用其极。
不过看完整部电影后,皮哥最大的感触还不是这个。
“画面真实露骨”,顶多算是这部电影最浅层的亮点。
在展现尺度奇观后,导演不贪刀,迅速向人物内心挖掘。
层层包裹撕开后,展现在你面前的,是剑走偏锋的人性物语,是残酷的现实隐喻,是命运的缥缈荒诞。
这才是这部电影真正的大尺度所在。
01、
这部电影里,几乎每一个出现的人物,都渗透着浓烈的悲剧色彩。
即使是张家辉饰演的警察,也被林超贤“‘逼良为疯’,逼到了绝境。”
回看每一个角色,几乎都带着某种人性裂口。
张家辉饰演的邦警官,负痛前行,偏偏这个人物又不是那么“光亮”。
为破案上演欺骗,为保儿子向黑社会开价码……
陈伟霆饰演的江铭,更惨。
一心立功,没等上岸,师徒反目,相互猜忌。
江铭如同一只困兽,孤独前行,四面围堵,找不到一个逃生的窗口。
再看梁洛施饰演的制毒师膺秀。
身不由己是她的苦衷,但利欲熏心又令她越走越偏。
还有被复仇怒火吞噬的毒枭韩洋。
说到底,还是佛家的三个字:贪嗔痴,也就是所谓的“三毒”。
林超贤最后用一场“洞穴大乱斗”,将所有的人性纠缠,熔于一炉,尽数爆裂。
在那场戏里,我一度分不清正派与反派,只看到一群嗜血的野兽,在相互缠斗与撕咬。
林超贤有意在模糊道德的边界,像造物者一样,冷眼俯瞰人世间发生的一切。
就像我们看几只蚂蚁打架,谁代表正义,谁代表邪恶,没人关心,蚂蚁而已。
在这场命运迷局里,每个人都被迫成为棋子。
要么成为无根的炮,被弃用;要么是蹩腿的马,受牵制;要么是过河沉底的老卒,没有退路。
这是何其的悲哀。
当一切尘埃落定,我也一度分不清赢家和输家。
战胜了敌人,却输掉了至亲,还要带着愧疚感了此残生,你说他是喜是悲?
丢掉了性命,但偷得了片刻的苟且,你说他值与不值?
钝刀子杀人,莫过于此。
一般的商业警匪片,都会回避这种深刻性,替换以“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样的易读版本来取悦观众。
但《爆裂点》却能突破次元,提高一个维度,让你看到所谓的正邪斗,不过是造物者玻璃器皿里的蛐蛐打架罢了。
甭管是赢了输了,全都是一个样。
也应了电影里的那句台词:没人会帮你生存。
《爆裂点》拍出了这一点,让人感受到了一股刺骨的悲凉。
02、
《爆裂点》明面上多股麻绳缠绕,其实母题很简单,就是一个“家”。
香港警匪片里,“家”这个元素常常作为附属品出现,用来展现主角的铁汉柔情。
前一秒还在出生入死,下一秒就在温馨的灯光下,拥妻女入怀。
但在《爆裂点》里,“家”却被林超贤异化,成为了表达命运捉摸不测的一个标的物。
这个家依然可以很温暖。
比如智仔继承父志继续缉毒。
但更多时候,这个家遭受着“伦理崩塌”。
最直接的场景,莫过于毒贩挟持亲生女儿当人质,甚至一刀捅入女儿腹中。
而其他几个主要人物,也都被“家”裹挟其中,难以脱逃。
邦警官被儿子抗拒,至终都没有得到儿子的理解。
膺秀一心为女儿,但自己制毒也导致女儿叛逆,裂痕慢慢变成了鸿沟。
而她心心念念的丈夫,又让她对家的所有信念,一瞬间化为无形。
毒枭韩洋同样如此。
弟弟的死让他变成了一只复仇魔鬼。
而他对着女友“我们是一家人”的深情告白,却最终变为利刃刺向了自己。
林超贤以“家”为尺,以“爱”为刻度,在这几个人物身上勾勒出了命运的艰难一笔。
难以捉摸,却又如同宿命,令人久久慨叹。
电影最后,这种家的意象,被凝固为两尊“雕像”。
而“家”本身,也成为了一个失落的词组,在万家灯火下模糊,消失在维多利亚港口的风声中。
03、
林超贤一直被看作是炸裂魔鬼导演。
他善于用火热的爆炸戏、追车戏、打斗戏、枪战戏来回馈观众,主打一个又燃又爆。
但在《爆裂点》里,这种风格之上,林超贤又罕见地迈向了复杂叙事和态度表达。
而这还不是结束。
如果从更高的维度看,《爆裂点》不只是一部商业片。
它还带着一层灰蒙蒙的底色。
香港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它有着现代化的钢筋水泥,但浇灌它们茁壮的却是旧时抱团取暖的江湖文化。
而在西方文明涌入后,他们一方面比内地人更快速享受到了物质富足,一方面却比过去更保守迷信,烧香拜佛信奉鬼神的观念根深蒂固。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矛盾感爆发,他们又频繁使用岭南文化里特有的放浪形骸的废话精神来消解内心的苦闷。
“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香港,以及香港电影,都在等待一个爆裂点。
而这个爆裂点到来之际,林超贤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一个成功北上融入大环境的电影人,借这部《爆裂点》,对着故土来了一次近乎悲壮的深情回眸。
那些癫狂与过火,那些扫毒与卧底,全在爆裂后消逝在岁月的长河里。
这是看完《爆裂点》,吞咽下那些大尺度镜头,领略了那个BE结尾后,影片依旧给我留下的思考。
总之,《爆裂点》是一部临场感、后劲都特别足的电影。
从你坐在影厅的那一刻起,你的所有情绪都被调动,汗毛倒竖,欲罢不能。
走出影厅后,依旧深陷在那股怅然之中,久久回不过神来,甚至夜不能寐。
不管是作为观众的个体,还是港片,甚至电影大市场,都太需要这种“刺激”了。
相信这样一部尺度大到足以渗透到你内心的三级片,会得到更多观众的认可。而且,下次你想在内地的影院看原汁原味三级片,真就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想看可要抓紧啊!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