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9日,第十一届“金法槌奖”微电影微视频暨2023年度全国法院“十佳百优”新媒体账号作品颁奖会圆满落幕,伴随着喜悦的心情,我的思绪再次回到了那个作品创作之初的时候。
那些年 这些年》创作者说 " data-m3u8="https://flv0.bn.netease.com/90bb9fbaa748e81f22137b0495df33d190711e16cfb635c4f0b9e41dd87cb0e07613b27d2e2ccc6dae18d9f07785e4c36c08f3b12098caa3562c4795effd266e28b94ef98aa0ac85b2312b67f3beb2832c1ccf9519fb250818fa47841b7ea8bafc807ac9b443e2fc2ba2ce1b7dd6df65211a78a701a566a4.m3u8" preload="none" controls />
点击观看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地处广袤无垠、风景壮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这片土地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也见证着人民法院从艰苦朴素到现代化的华丽转身,给予了我们创作灵感。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力求通过细腻的刻画,勾勒出不同时代法院人的形象与风貌。从老一辈法院人身背国徽、骑马办案的艰辛,到20世纪90年代自行车代步的朴素,再到今日智慧法院的便捷高效,这些变化充分展现了我们国家的日益繁荣富强,更体现了法院办案方式及司法理念的不断进步。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法院人坚守司法公正、司法为民的初心从未改变。这种跨越时代的传承,是作品中最动人的情感纽带。
为了真实再现各个时期法院人的工作状态,视频脚本初稿完成后,我们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采访了多位退休法官及在职的老法官,对脚本内容进行反复修改、推敲,力求每一个场景都能很好地反映时代特征。
拍摄过程
从案例筛选到剧本创作,再到拍摄场地的沟通协调,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确定拍摄主题后,拍摄团队前往牧区采风,与配合拍摄的当地牧民群众取得联系,对接好羊群、马匹、蒙古包等拍摄事宜,同时,微视频的片名也呼之欲出,拍摄工作得到了院党组的大力支持。
经过前期精心筹备,我们终于迎来了拍摄的日子。呼伦贝尔的秋天昼夜温差特别大,为了抢拍到作品所需的光影,凌晨三点钟,天还未亮,我们裹上厚厚的羽绒服,带上拍摄所需的装备、道具,出发前往100公里外的拍摄地。
“到了,就这吧,这儿的景不错,我们把骑自行车的画面拍了。”在一路颠簸之后,我们到达了今天的第一个拍摄点,那是一片树林,清晨的阳光照进来,景色特别美。我们的演员很辛苦,就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竟下起了小雨,但为了不耽误拍摄进度,演员们穿着短袖(90年代的法官制服)在林子里坚持拍摄,冻得瑟瑟发抖,同时,为了真实还原90年代法官骑车办案的不易,路途的崎岖,演员还需要在泥泞的小路上拍摄摔倒的镜头,“再坚持一下,我们再拍一条,3,2,1……”工作人员不断调整着演员的动作、道具的摆放、航拍的角度等。
下一个要拍摄的是《马》这一篇章,以牧民群众朝鲁与图门的混羊问题纠纷为背景,真实再现80年代草原上的老一辈法官,骑着马,往返于法庭和各牧民群众的蒙古包之间,帮助群众调解纠纷、化解矛盾。
我们将现场调解的镜头选定在蒙古包前,着重展现草原上的老一辈法官,就地办案,将司法服务下沉至基层一线,实现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画面的最后,我们还补充进了老法官向年轻法官传授牧区办案的经验,将故事情节进一步升华,新老法官之间的一种“传承”也得以呈现。
画面截取自《那些年 这些年》作品第三篇章。
随着视频中青年干警于静面带微笑、坚定自信地向我们走来,作品来到第三篇章《手机》。该篇章以之前法院办理的一件劳动纠纷案件为切入点,讲述法官通过互联网“云上法庭”远程线上开庭,仅用了2个小时,就顺利将案件办结,与前两个篇章形成鲜明对比。“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伴随着人声配音,音乐从柔和转为激昂,画面色调也调整到愈发明亮,此时,智慧法院在如今的应用依次展现出来,我们通过几个画面,向观众展示现代化的法院让办案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一部手机,就能实现诉讼事项掌上办理,“指尖诉讼”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也提高了审判质效。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至此,这就是三代法院人的故事。走得再远,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只有懂得背后国徽的重量,走过脚下的崎岖,才能坚守初心使命,深耕司法为民!
供稿: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
统筹:裴夏静、韦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