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视剧现在很强调“老戏骨”,每逢新剧开机,总会有几个脸熟的老戏骨在列。
事实上,国剧领域里的常青树不止演员代表“老戏骨”,导演中有郑晓龙和赵宝刚,编剧中也有高满堂和李晓明,都是在80年初就随着文艺的复苏进入了电视剧行业,有着40多年行业经验。
本文,我们就来聊聊中国电视剧里不可不谈的一个人——郑晓龙。
郑晓龙,四获白玉兰奖最佳导演奖,另外还有金鹰奖和飞天奖的导演奖各得一次,国剧里有份量的奖项几乎拿了个遍。
早在15年,郑晓龙就成为被官媒发文夸赞的中国“电视剧教父”了。
郑晓龙居住在北京东城区的一处四合院中,这里既是他的住处,也是他的工作室。
他的工作室里,有一面照片墙,墙上都是他和他参与过的影视作品里的演员、导演、编剧等等工作人员的合影,可以说涵盖了半部中国电视剧史。
01、在做导演之前,郑晓龙就已经是“电视剧教父”了;
郑晓龙是军人家庭出身,自己也当过兵,复员后在电台当记者,之后于1978年考上北京大学分校。
大学期间,他就发表过小说和电影文学剧本,毕业后,顺利进入北京电视制片厂,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北京电视艺术中心。
因为之前有过写作经验,到了单位后郑晓龙先当编辑,但因为业务能力突出,三年后就已经当上中心副主任。
真正由他负责的首个电视剧项目是《凯旋在子夜》,这部剧是由尤小刚执导,韩静霆编剧,朱琳和石兆琪主演,张爱萍将军题写片名。
1987年播出时,全国好几亿人收看,同时还把当年评出的所有电视奖都得了,飞天奖二等奖,金鹰奖,以及最佳男女主角,选票也是最高的。
3年后,由郑晓龙担任制片人的《渴望》横空出世,不仅点燃了1990年冬天的中国,也让剧中的三首插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曲”。
与此同时,和《渴望》一起成为时代记忆的还有三件事:
第一件事,《渴望》让“万人空巷”这个成语,成为了形容电视剧热度的标配。
第二件事,虽然当时没有精确统计,但谁都不怀疑《渴望》创下的超过90%的收视率,因为但凡是院子里有台电视,都是大家伙围在一起看《渴望》。
第三件事,《渴望》播出期间,城市里的犯罪率明显下降了。
《渴望》之后,郑晓龙又组织生产了另一个大热剧《编辑部的故事》,这是一部放到今天都还能引起轰动的“神剧”。
剧中无论是演员演技,还是台词,都是一部超越时代的作品。这部剧的阵容如今看来,是用“豪华”两个字都不足以形容的。
编剧团队里有王朔和冯小刚,再加上葛优、吕丽萍、侯耀华主演,25集的剧播出之后火的一发不可收拾。
看到没,无论是作品质量还是受众面,早在亲自挂帅当导演之前,郑晓龙就已经是“电视剧教父”了。
02、既大胆又有天分的导演,首次贷款拍剧就能赚钱;
尽管已经在电视剧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但是郑晓龙正式上手自己拍电视剧,还是在1993年。
那时候郑晓龙恰好看到了一部小说,只用一夜的时间看完,第二天便开始筹备拍摄电视剧的准备工作,这部小说名字就叫做《北京人在纽约》。
顾名思义,《北京人在纽约》讲的就是北京人在纽约的故事,也就是说为了保证真实,电视剧的取景必须全部要在纽约。而全部去往纽约取景,无疑会大大增加成本。
在这之前,两部大爆剧《渴望》和《编辑部的故事》成本分别为102万和150万。而且尽管两部剧都火遍全国,但成本并没有收回来,甚至还亏了不少。
当时《北京人在纽约》的预算成本是150万美金,为了能够筹到资金启动《北京人在纽约》的拍摄,郑晓龙跑了许多家银行,自己到处求人,最后终于拿到了这笔款项的贷款。
《北京人在纽约》是贷款拍的,还请来了当时名气很大的姜文主演,这部剧也没辜负郑晓龙对它的期望,不仅获得了金鹰奖,飞天奖和高口碑,还赢得了“爆炸”的收视率和不小的盈利。
播出期间,几乎能从每家每户的窗户外面听到刘欢的歌声:“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北京人在纽约》回本了,还挣了七八十万元。
首次当导演就能有如此成绩,不得不称他一句:大胆又有天分。
在这之后,他不仅拍出了豆瓣9.3的《一年又一年》,豆瓣8.1的《永不放弃》,豆瓣8.3的《刑警使命》,还拍摄了电影《刮痧》,请到的主演是梁家辉和蒋雯丽。
而在郑晓龙导演电视剧拍摄的前15年里,除了《北京人在纽约》之外,最有影响力的要数2007年播出的《金婚》。
电视剧的时间跨度很大,从1956年到2005年,以一集一年的编年体形式,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小学数学老师和一个技术工人的50年来的金婚风雨情。
结果如何,还不是各个奖项拿到手软。
03、5年出3部爆款,郑晓龙的眼光凭什么能这么准呢?
如果用流量来当做评判标准的话,郑晓龙担任导演时期最辉煌的5年应该是2010年至2015年期间,那样的成绩“残暴”到不行。
这5年里,由他执导的电视剧出了3部爆款,分别是2011年的火遍全球的《甄嬛传》,2014年大胆翻拍且获得莫言亲赞的《红高粱》,还有就是国民级电视剧《芈月传》。
《甄嬛传》是王小平在郑晓龙拍摄《金婚》拍摄期间推荐给他的,不过买下版权后倒没有立刻开机。
不过一切都来得刚刚好,2011年,恰逢清宫剧大火的一年,先是由于正主导的《宫锁心玉》掀起一波收视热潮,接着唐人出品的《步步惊心》也势头很猛,但这两部剧加一块都敌不过年底才播出的《甄嬛传》。
关于《甄嬛传》的播出,还有一个幕后小插曲。
这部剧原本定的是四星联播,但制作完成后赶上穿越、宫斗剧的播出受到抑制,不得不改为两星联播。可四家卫视互不相让,争吵了一下午,才把责权利划分清楚。
最终,《甄嬛传》首轮上星选择了东方卫视和安徽卫视,而这两个台也借此大发利市。
首轮播出拿下超高收视之后,《甄嬛传》开始了周而复始的重播,和《西游记》《还珠格格》《亮剑》并称卫视重播界“四大神兽”。
之后《甄嬛传》于2015年以缩短后的版本登陆美国流媒体Netflix播出,还在台湾售卖过4次版权,每一轮版权售卖都比前一轮的价格高。
直到现在,《甄嬛传》每年都还有数额不菲的版权收入。
周迅、朱亚文主演的《红高粱》,一开始以颠覆的选角不被看好的播出,之后越播越热,先后获得国剧盛典年度十佳电视剧、华鼎奖百强电视剧第一名,并入围飞天奖优秀电视剧,还拿下了第十一届电视制片业“电视剧优秀作品”奖。
到了2015年的《芈月传》,从开播到收官,收视排名都没跌出过前两名,共拿到了9个电视剧类的奖项。
这么看下来,郑晓龙导演的作品部部爆款不说,还都有代表了一个阶段国剧的典型。
那一手打造出了这么多爆款高质量作品,还能吸引众多大牌演员,让姜文、蒋雯丽、周迅、孙俪都信他,郑晓龙究竟有什么“秘籍”?
第一,好演员。
郑晓龙的影视作品里,演员很重要,尤其是女演员。
那对郑晓龙来说,选女演员的标准是什么?首先是气质,贴合角色的气质,然后是外型和演技。
《北京人在纽约》的女主角阿春,选角工作交给了冯小刚。通过了试镜之后,在美国有过五年生活经历的王姬进入了备选名单,从角色的贴合度上讲,王姬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当时角色还没正式确定,一直被晾着的王姬实在压不住自己的脾气,给剧组打去了一个电话。
而当时接起电话的人正是总导演郑晓龙,这个电话让他见识到了刁蛮的王姬那一嘴的伶牙俐齿,无疑就是最合适的“阿春”,郑晓龙立刻定下了王姬。
写电视剧《金婚》剧本的时候,郑晓龙一开始就定了蒋雯丽主演,于是就让人把蒋雯丽的照片放在编剧的电脑前。
编剧一边写文丽的故事,一边看着蒋雯丽的样子,不知不觉,蒋雯丽就是文丽,文丽也必须得是蒋雯丽,角色和演员合二为一了。
周迅的《红高粱》也是一样,虽然她的形象和巩俐扮演的九儿完全不同,但是在敲定女主角后,莫言第一时间表示了对选角的肯定,他认为周迅和九儿一样都是非常有灵性的女人。
《甄嬛传》在选演员的时候,孙俪齐眉刘海、简单发髻,身着淡粉系的旗服,郑晓龙一眼就认为非常符合原著中甄嬛。
每一个嫔妃的挑选,也是都从希望每一个妃嫔的人物性格、外形与演员的内在有关系,而不是纯粹是漂亮。
第二,舍得花钱。
现如今我们谈到电视剧,会用一部剧的“服化道”精致程度来作为一部剧的评判标准之一。
事实上,郑晓龙的剧,就没有便宜的,无论是在上世纪90年代,还是现在。
全纽约拍摄的《北京人在纽约》就不必多说了,《金婚》剧中使用的道具数以万计,光是报纸就每年两张共制作了100张,女主人公文丽的衣服更是多达120件。
《甄嬛传》作为一部古装大戏,原本花在服装造型上的成本就不低,剧中精致的服装与繁复的珠宝头饰钿子数量相当大,其饰品数量就140多套,总价上百万。
除了服化道,《甄嬛传》的后期制作还花了近十个月,郑晓龙让人一桢一桢地擦掉横店宫殿群背后的远山,因为真实的故宫不是群山环绕的。
到了《红高粱》,服化道更是赶超《甄嬛传》。
重要场景单家酒窖更是完全是从一块平地上一点一点搭建起来的,门口的牲口房,还有门前的一棵参天大树,都是做出来的。
剧中光是周迅饰演的九儿就有30多套服饰,其样式不仅要贴合上世纪30年代的时代感,还得符合当代的审美。
而朱亚文、于荣光等扮演的土匪、军阀等角色,其服饰也极大程度上还原历史,因为郑晓龙说:
“很多服饰都是有历史依据的,不能瞎弄”。
也就是说,只要最后是为了戏好,怎么样“作”都无所谓。
在拍摄《北京人在纽约》的时候,因为数目巨大的成本摆在那儿,就有人建议郑晓龙可以把所有的外景在美国拍完,然后再回到中国拍室内的场景。只要布景到位,观众们不会看出有问题,还可以节省一大笔成本预算。
但郑晓龙却当即否定了这项提议,“实拍”不仅是他想给观众们带去一个原汁原味的,真实的纽约,还因为这样能够让演员更入戏。
郑晓龙还透露,他的作品,无论是不是同期声,他都会架起收声麦克,要听演员们的台词儿。这不仅是测试演员的功力,还可以通过台词的表现很好的把演员带入情绪。
而郑晓龙这些“壕”操作,都是为了贯彻他“现实主义”的创作要旨。
第三,得现实。
在拍摄《北京人在纽约》时,郑晓龙心目中男一号王起明的第一人选便是姜文。
可是那个时候的姜文因为《芙蓉镇》《春桃》《红高粱》《本命年》几部作品下来,可谓是如日中天。
然而令郑晓龙也没有想到的是,邀请发出去之后,姜文毫不犹豫地就决定加入剧组,而原因也很简单:
剧本行。
纵观郑晓龙导演的影视作品,大部分都围绕现实题材,也因此都引发了广大的讨论。
拍《渴望》的时候,他就说过:《渴望》是讲老百姓的故事,真善美的故事。
比起当时电视剧主要讲革命英雄或者先进人物的故事,刘慧芳、宋大成都是工人阶级,是老百姓,他们的故事看着亲切,更接地气。普通市民,看着亲切。
《编辑部的故事》因为过于现实还遇到了过审难得问题,《北京人在纽约》是他和冯小刚在创作电影《大撒把》之后着手拍摄的,反应的是90年代初“出国热”的现象。
《永不放弃》受到了美剧《急诊室的故事》的启发,编剧点点结合中国国情编写了剧本,还是现实。
《金婚》的创意发端于郑晓龙的生活体验,它真实的展现了在社会变革过程中,小家庭的起落与沉浮,是当代中国众多家庭的写照。
剧里的故事却收集了大量相关人员的素材,当年编剧王宛平在中心里找人聊天,聊得都是关于他们各自婚姻里的趣闻轶事和家庭矛盾,以此作为《金婚》故事的底,够不够真实。
《金婚》拍完初剪出来是68集,郑晓龙忍痛剪成50集,因为他说:
“这是我的最底线,必须是50集,因为金婚是50年。如果不是用这个方式拍就流于一般了。”
到了2011年,郑晓龙开始执导古装剧,虽然是古装剧,但也可以是现实题材。
《甄嬛传》,还有之后的《芈月传》都是这样的例子。
《甄嬛传》最初是一部架空小说,为了能够让它更具有现实意义,剧本是在写好一版的基础上,编剧王小平根据史料进行二度修改。
最后呈现到我们面前的《甄嬛传》,除了让人看到关于甄嬛跌宕起伏的一生和令人唏嘘的感情经历之外,还看到了对皇家封建婚姻制度的批判。
而描写秦宣太后传奇一生的《芈月传》,虽然也有宫斗的戏份,但是作为秦惠文王的妃子们,她们都有母国背景,争宠也是为母国争利益。所以宫斗戏也不再是主角,反而后期的朝堂戏成了重头戏。
11月11日,郑晓龙的最新作品,《幸福到万家》曝光了预告,依旧是他和编剧赵冬苓搭档,改编自长篇小说《秋菊传奇》,主演则是在《金婚》中就有过客串的赵丽颖。
从预告片的质感来看,这又是一部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值得我们期待。
国剧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多都是为了博眼球而放弃“现实”,于是无论什么题材,什么类型的电视剧总会有种“悬浮”感。
所以像郑晓龙这样追求真实的电视剧人,真的不多了,国产剧里如果没他岂不是丢掉极为艳丽的一抹色彩?
PS:还想了解郑晓龙导演更多信息的,可以直接戳《甄嬛传》播出9年,孙俪已经红到发紫,努力的人总会有回报!
青石电影编辑部 | 老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