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皇帝的女儿分为两等,一个是和硕公主,另一个是固伦公主。
一般情况下,只有皇后生的女儿才有资格被封为固伦公主。皇后生的女儿那可是嫡出的宝贝疙瘩,地位自然不一般。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就比如说乾隆皇帝的十公主,那可是乾隆老来得女,宝贝得不行。乾隆对这个小女儿那真是宠爱有加,最后直接给封了个固伦和孝公主。这十公主后来还下嫁给了和珅之子丰绅殷德。
固伦和孝公主幼年
固伦和孝公主老年
寿臧和硕公主
咱把时间拨回到清朝前身后金初年。那时候,国君(也就是大汗)、贝勒的女儿,甚至一些还没出嫁的妇女,都被称作格格。这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就像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叫东果格格,次女叫嫩哲格格。那时候的格格,可不像后来那样等级分明,就是一个比较宽泛的称呼。
清朝格格真实照片
等到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在崇德元年,也就是 1636 年,开始学习明朝的制度。
从这时候起,皇帝的女儿正式被称为公主,皇帝的姐妹,被称作长公主;姑母,则叫大长公主。而且还规定皇后生的女儿叫固伦公主,妃子生的女儿以及皇后的养女,就叫和硕公主。这么一来,格格这个称呼就专门用来指王公贵胄之女了。比如说皇太极的次女马喀塔,她是孝端文皇后所生,一开始封的是固伦长公主,后来还改过好几次名字,先是永宁长公主,又变成了温庄长公主。从这里就能看出来,现在那些影视剧中把皇帝的女儿都称作格格,那是不准确的!要是真回到清朝,绝对不能乱叫。
溥仪小妹清朝最后一位公主“爱新觉罗·韫欢”
顺治十七年的时候,格格又被分为了五等。这等级一划分,就更清楚了。
第一等:亲王的女儿,称为和硕格格,汉名,就是郡主;
第二等:世子及郡王的女儿,叫多罗格格,汉名是县主;
第三等:多罗贝勒的女儿,也叫多罗格格,汉名是郡君;
第四等:贝子的女儿,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第五等:镇国公、辅国公的女儿,就称格格,汉名乡君;
清朝格格
除此之外,公以下的女儿,都称作宗女。
这格格的称呼,一直沿用到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终止。
例如清高宗(乾隆帝弘历)一生共生了十个女儿,其中有五人因早殁没有加封,另外五个女儿,都加封为公主了。第三女是孝贤纯皇后生的,封固伦和敬公主;第四女是纯惠皇贵妃苏氏生的,封和硕嘉公主;第七女是孝仪纯皇后生的,封固伦和静公主;第九女也是孝仪纯皇后生的,封和硕和恪公主;第十女是妃汪氏生的,封固伦和孝公主。这十公主可是很特别,她是乾隆六十五岁的时候生的,乾隆皇帝对她那是百般宠爱。本来按规矩她应该封为和硕公主,可乾隆皇帝就是破例把她封为了固伦公主。乾隆皇帝还收养了他弟弟弘昼的一个女儿,后来加封为和硕和婉公主。
从这些事例就能看出来,清朝从皇太极开始,就不把皇帝的女儿称作格格了,一般都叫公主。不过,公主的家人在不是很正式的场合,也可以按照她的排行来叫她 “格格”,比如 “大格格”“十格格” 。这样听起来很亲切,就像现在我们家里人叫小名一样。
清朝格格
公主格格们的生活、烦恼
公主们穿着华丽的服饰,戴着精美的首饰,享受着各种奢华的待遇。但是,她们也有自己的烦恼和无奈。她们的婚姻往往是为了政治利益而联姻,不能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爱人。她们在封建帝制约束着自己的生活,一些公主还因为时代的不同而过上了悲剧般的人生。而且,宫廷里的规矩繁多,她们也不能像普通百姓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同时,公主和格格们都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她们不仅要学习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还要学习礼仪规范、女红刺绣等。这些教育能让她们变得更加优雅、聪慧,也为她们日后的生活打下基础。
上一篇:快乐星球多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