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卜筮的几个基本问题。
1.就算卦而言,至少有两个主体:算卦的师傅和问卦的人。这在今天也是一种生意,卦师算准了问卦人的疑难,问卦人给卦师钱。
2.双方相遇坐下来开始算卦,还需要一个前奏:什么能算什么不能算,能算的就谈价钱,不能算尽快告诉人家另请高明:即把问题范围划出来:一般人是就前程、财运、婚姻、子女,病灾,寻物寻人、生卒,良辰吉日等问卦。即算卦所判定的范围为双方预先按习惯达成共识:否则问卦人意识不到这个问题也可以从卦师那儿得到答案,卦师也可以明确答复问卦人这事儿不属于他的业务范围。也就是说生意双方都预定成俗哪些问题可以通过算卦得到答复。
3.确定可以算卦了,一般是问卦人诉说自己的遭遇,卦师询问和收集自己算卦需要掌握来人的信息,比如高明的卦师还可以通过对方的衣着言谈掌握来人的职业地位和经济收入情况;通过来人的表情神情判断诉说的真假和缓急程度,等等;
这件生意能不能达成,最主要的,是看卦师最短时间内,让来人确信卦师是可信的,高明的,而不是假冒骗人的。
现代心理学认为,如果心理医生和病人双方在最初的一两分钟内不能达成共情,则后来不论花多长时间尽多大努力都是无法建立信任关系的。因此如何把卦师和算卦的人连接起来:即这一卦是给求卜的人算的,而不是给其他人算的,卦师至少得让来问卜的人相信,所谓的卦像反映的就是问卜的人的实际:恩,卦很灵,说的就是我!所以算卦人必须从问卦人的鲜明特征入手起卦,卦象和解卦必须包含问卦人的特有要素,否则,你的卦象和说辞与问卦人无关,问卦人不会掏钱买单。
这是今天的算卦。
卜筮在古代是一种职业,甚至殷商开始,是国家的一种常设机构,最值得君主信任的占卜者作为君主的亲随称为太卜,属于九卿之一,他下面管理着“贞人”机构,这些国家公职人员既是太卜的门人子弟和日常工作助手,同时也是太卜权威和技能的有力挑战者竞争者。太卜如果技巧和技能不高明,或者经常失误,不能得到同行即“贞人集团”的推崇和认可,就得不到君主的信任和任用,会丢掉饭碗。说明占卜虽然是一种“专业”技能,但是在贞人这种特定的职业圈子里,和一切生活技能一样:
1.这是国家日常不可或缺的一种需要,以至于需要成立专门的常设机构来满足履职发挥职能;
2.由需要引发出了专业技能,这是一定范围公开的,通过训练,具备一定天赋的人可以掌握并不断提高水平的技能;
3.这项技能有大家公认的优劣判定标准,具备这项技能的人可以凭借技能水准划分等级,继而在国家机构拥有不同的职位(用今天的对照就是专业技术职称序列和行政职务等级);
而且现在的考古发现了殷商占卜使用的龟甲以及上面记载占卜事项的甲骨文,最主要的一个事实就是大部分占卜记载中都记录了占卜者的名字。
这说明自殷商起(殷商之前传说有占卜,比如伏羲河图八卦、大禹洛书传说,有出土文物为证的是殷商时期),
1. 占卜是一种国家君主层面经常化仪式化的活动,
2. 它不是随便做完了事的一种事务,而是和战争、君主继承、祭祀、社稷等重大事项同等重要的必经环节:由它占卜的结果来决定上述重大事项有无、走向,并且和重大事项一样纳入国家正式文献记载,成为可查验、经得起辩证和考核的证据。
3. 把占卜事件记录保存制度,使得占卜好坏是能够对占卜者追究责任的,这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占卜的可靠可信度,至少做到了当事各方(君主和太卜及其他参与见证官员)对占卜结论无争议。至少让占卜在当时条件下不是迷信,因为它整个过程是一定范围公开的、可反复验证的,允许他人质疑求证的。
4. 占卜形式不是唯一的:至少有不借助蓍草,而是借助龟甲炙烧裂纹来预测吉凶的形式。揲蓍是孔子认为比较认可的筮法,其实殷商卜筮更多遗留下来的证据是龟甲,当然也有蓍草卜筮证据湮灭或不记载其他筮法的情况。
5. 孔子在《易传》里介绍了揲簭和《易》八卦的联系,甲骨等其他占卜工具如何联系《易》或者不联系《易》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现在只知道《易》以及所含的六十四卦是作用于工具的结果,也就是说占卜者使用甲骨和蓍草工具会得出占卜的卦象,一次得一种结果,共计会有六十四种可能,如果按照卦爻细分可以有384种结果。
6. 现在占卜的需要依然存在,占卜的工具也很容易获得,占卜后会出现的情况有六十四卦在,怎么占卜,因为孔子《周易》的出现,搞不清了,不灵了,历代人做了几屋子的书,算卦成了骗人的“把戏”。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