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黎明不会抵达”,只是夜太长;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只是春意寒。
再战不言退,再难不言败,那咱就再为黑龙江加一次油!
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了。同日,又一支医疗队前往牡丹江支援绥芬河输入疫情救治工作。打满全场的中国北疆,再见仍是“疫中人”;驰援湖北的白衣战士,归来仍唱“出征曲”。
也许,你第一次认识这些人,又重新认识了黑龙江……
4月26日,鹤岗医疗队向牡丹江出发,支援绥芬河境外输入疫情救治(逯云峰/摄)
“疫中城”绥芬河,仍在力保国际联运通畅
在境外输入疫情出现前,绥芬河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零”。而后截至4月26日24时,绥芬河口岸累计报告输入确诊病例380例,治愈出院81例,现有住院输入确诊病例299例,均为中国籍从俄罗斯入境。“接受和救治回国同胞是我们的责任。”绥芬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兴国说。
绥芬河陆路口岸资料图(绥芬河市委宣传部供图)
迎回中国同胞的“国门”,也是中国对俄贸易的大门,被誉为连接东北亚和走向亚太地区的“黄金通道”。
中新社记者通过查验严格的绥芬河卡口,再次走进这座边境小城,街路上遍布的中俄双语牌匾,见证着昔日边境贸易的门庭若市。如今“疫中城”万家闭户,经营俄货门店8年的王同很上火:“现在担心的不是生意,而是生计。”
绥芬河公路卡口实行“两扫一测一登记”(李广庆/摄)
负重前行的“百年口岸”,仍在力保国际联运重点物资运输通畅,绥芬河铁路货检口岸坚持24小时作业。作为绥芬河站国际联运交接所副所长,郭雷在铁路工作37年,从没看到过家乡“这么难”,“我们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为复工复产、百姓生活提供运力保障。”
绥芬河铁路车站货场中等待转运的俄罗斯进口木材(吕品/摄)
在绥芬河铁路车站货场,一列列集装箱满载的货物等待转运,进口品类主要为木材、矿粉、煤炭、化肥、粮食等,这些都是中国工业、农业、民生等保持运转的新鲜“血液”。自大年三十至今,郭雷没有休息也不想休息,他说:“保障‘黄金通道’顺畅,每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
郭雷在检查货车装载(曲艺伟/摄)
“疫中人”不言退,被赞“俄语说得贼溜”
张宏是“黄金通道”终端环节的“守关人”,负责为入境的俄罗斯货车司机当翻译、做登记、服务后勤、安排食宿等。疫情期间,绥芬河对入境的俄罗斯货车司机实行“口岸入境—换装停车场—住宿宾馆—换装停车场—口岸出境”全程封闭管控,其中的定点“住宿宾馆”,就是张宏自4月4日至今的“战壕”。
张宏在俄罗斯货车司机定点宾馆
曾经在湖北,黑龙江医护人员一口倔强的东北话“洗脑”了当地患者。而在中俄边境绥芬河的情况不同,中国人都多少会几句俄语,俄罗斯人也能蹦出几句东北话。张宏在1983年上初中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俄语,此前负责绥芬河旅游市场的对外联络工作,这次“临危受命”成为俄罗斯货车司机的联络员。
俄罗斯货车司机在入住定点宾馆前接受登记
在定点宾馆门外,张宏远远地向中新社镜头挥手,他喊着说:“一会儿还有俄罗斯货车司机入住,我就在这等他们了。”现在宾馆里没有服务员、保洁员,张宏和同事们就是“全能选手”,每天最多接待70多人,最少接待20多人,很多时候忙到后半夜,才想起来没吃饭。
俄罗斯货车司机接受体温检测
讲到战疫时光的小插曲,张宏说:“境外输入疫情初期,俄方司机对于中方的严格管控不太理解。有一次,一位俄方司机坚持要外出就餐,我向他苦口婆心地讲解当前疫情的严重程度,说明管控措施的目的是保证他和大家的安全,随后又立即根据他的需求订购餐食、日用品。”
俄罗斯货车司机办理入住
这回,俄方司机不但没了火气,还认真询问防疫规定,表示愿意配合做好防控。经过一次次耐心的解释、安抚,一次次订餐、送餐,俄方司机渐渐对他们的防疫工作有了认可。特别是那位司机,后来对他竖起大拇指说“哈拉少”(俄语,意为“很棒”),还用东北话称赞张宏“俄语说得贼溜”。
“疫中士”又逆行,“最美”的他们本来就很美
在俄罗斯货车司机定点宾馆的不远处,就是驰援绥芬河医护人员的定点宾馆。人人都赞“最美逆行者”,其实他们本来就很美,也一直在逆行。在宋静还是一名年轻护士的时候,就第一个申请驰援非典战疫,第一个申请驰援汶川地震灾情救治,此次也是第一个申请驰援湖北……
牡丹江红旗医院(王琳/摄)
遗憾由于一些原因没有达成所愿,但是终于在这次境外输入疫情中披挂上阵。她先是在牡丹江红旗医院省级重症集中救治区域中心参与救治,在刚刚结束隔离2天后又赶赴绥芬河,作为红旗医院支援绥芬河市人民医院医疗队总护士长坐镇护士工作的“总指挥”。
绥芬河市人民医院(吕品/摄)
4月5日10点多接到通知,她毫不犹豫就说“能去”,火速将4岁的小女儿送到妹妹家,11点多就拎起行李出发了。因为太紧急,宋静穿着来不及换掉的高跟鞋冲进“战场”,连续奋战一个昼夜,脚上磨出了许多水泡。她说:“下午进舱、早上出舱,一抬头发现天都亮了,反正前三天基本没怎么睡觉。”
宋静(左一)和蒋靖在工作一线合影
据宋静的一位同事讲,“她一直是这么个人,并不是在疫情时候才这样。”宋静有一位老年患者是植物人,无法正常进食,家属请她到家中下胃管、下尿管。因为患者家住偏僻,宋静需要坐公交车半小时、步行一小时才能到达,一个月去一次,一坚持就是八年。
宋静教患者正确洗手方式
宋静语速很快、言简意赅,这是长期高强度、高效率工作养成的习惯:“这是我的职责,没有什么伟大的。不管是平时,还是疫情,我的工作就是保护患者的健康平安。之前特别想去湖北,一直在为湖北加油。现在,该为黑龙江加油了。”
黑龙江绥芬河城市航拍(绥芬河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从未输过民族大义”的黑龙江,有无数像郭雷、张宏、宋静一样的疫线工作者,在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不停地加油。疫情不退,他们不退。
在战疫“加时赛”中的黑龙江,虽然“太难了”但是“没怂过”,即将会也一定会,赢得最终的胜利。
让我们,再为东北老铁加一次油!加油!